来源:《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 发布时间:2024-06-26
通州自古以来多河富水,境内有十三条河流盘曲蜿蜓,势若游龙,分别属于潮白河、北运河两大河系。其中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通惠河五河交汇处将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彩虹之门。
五河交汇处遗产界桩
2015年6月13日,在多位文史专家的见证下,北京市通州区于五河交汇处立下了“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正式确立通州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五河交汇”这样的景观在北京是绝无仅有的,在北京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五河交汇中心处的小岛名叫源水岛,是当年改建北关分洪枢纽的时候形成的。在交汇处的温榆河和小中河上,曾各有一道分洪闸,老闸过于陈旧,2007年通州在其下游的北运河和运潮减河上又修建了两道新闸,于是新老闸之间形成了这座430亩的岛屿。2009年,通州区又将通惠河和运潮减河之间打通,五河由此交汇在一起,形成一片750亩的水景,源水岛镶嵌在水中央。
在五河交汇处的历史变迁中,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如今,北京市和通州区修复性建设五河交汇处的历史文化景观(燃灯佛塔、三教庙),辅之以低密度水乡区建设规划,形成开放式的历史文化氛围;就近在源头岛上设计了文化博览区、建设博物馆,与岸边历史文化景观相得益彰;对岸建设地标性建筑——彩虹之门,突出了新城核心区的焦点位置,并带有浓厚的文化象征内涵,这是首都之门、历史之门、文化之门、开放之门和未来之门,使现代与历史相互对话,古典与时尚交相辉映。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作者:李建平、杨文利;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