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古城 漕运天下 | 燃灯佛舍利塔

来源:《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  发布时间:2024-06-19

  燃灯佛舍利塔俗称燃灯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北端西畔,与临清舍利宝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为运河岸边标志性建筑。四塔中,通州燃灯佛舍利塔是最古老的。

燃灯佛舍利塔

  燃灯塔建造距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燃灯塔高高耸立在运河西畔,是用来镇压白龙,以防泛滥,保护两岸百姓免遭水灾而建,为一座镇河塔。“支柱幽燕天半壁”“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清代两位著名诗人描绘燃灯塔的诗句,前句描写古塔巍然屹立、雄伟壮观的景象,后句记述古塔景致最美,可作古城通州象征的神韵,因此使此塔享誉中华。

佑胜教寺山门

  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多嵌精美砖雕,下腰置二龙戏珠,上腰设三壶门,内镶仙人,各角雕力士披甲顶盔。此塔距潞河数百米,然其影垂映河中,故乾隆帝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诗句。康熙十八年(1679年)地震,其身倾圮,发现一颗佛牙与数百粒舍利,如小米大小,颜色淡黄微红,晶莹似宝珠,于是将其存放在佑胜教寺里,在重新建筑时又放入了塔的天宫里面。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该塔系砖结构,平面八角形,高53米,13层密檐式宝心塔。塔下部为高大的须弥座式基座,束腰部分雕刻精细。第一层塔身很高,正四面辟门,其余则辟直棂假窗。每层每檐每角都悬有铜制风铃,共计2248个,成为国内古塔中悬挂风铃最多的一座。塔顶还有铜镜,也是至今古塔中发现最大者。整座塔雕凿佛像415尊。塔刹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承仰莲,再上为相轮、仰月、宝珠。塔顶部原生长有榆树一株,高数米,浓荫华盖,蓊蓊郁郁,堪称奇景,为保护古塔,今已移植塔下。“古塔凌云”曾为通州八景之一。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通州时,对塔进行野蛮的破坏和疯狂的掠夺,洋枪击断了塔尖的宝镜,子弹射掉了塔身的铜铃……1976年7月1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剧烈地震,此塔受到波及,塔身左右30度大晃,但没有倾圮,只是把塔顶莲花座的砖抖落许多,塔身也有裂缝,岌岌可危。1985年9月至1987年11月,北京市文物局和通县人民政府筹资29万元,进行抢救性修缮,塔刹增高5米,添设避雷针,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按原色油饰,恢复了塔基。2017年,燃灯佛舍利塔再次完成清理、修缮,2248枚铜铃重新悬挂回原位,“层层高耸接青云,朗朗铃音空里鸣”的美景重现。此次修缮,恢复古法老料,修正了30年前大修留下的“现代痕迹”,使古塔不仅“强身”,而且重现“原貌”。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图说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作者:李建平、杨文利;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