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通州森林公园位于北京通州新城北运河两侧,通州宽阔的河水和堤岸,在北京"独一无二"。公园北起六环路潞阳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约8.6公里,构建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体现了"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详情】
上塘河,在1980年以前的几千年中,担负起了交通命脉的作用,是杭州市的动脉血管之一。半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庙,叫半山娘娘庙,每年都有几次庙会,香火很旺。正对着娘娘庙的山道,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衣锦桥,现代人叫它半山桥。昔日,杭州、笕桥、彭埠等地到娘娘庙烧香,这是必经的通道。【详情】
盐仓门渡(一名和义渡),县治东北0.7公里,二区和义镇。滨姚江,西南岸为自旧和义门往江北岸要津。早年宁波只有六个城门,位于和义门外的渡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命名为和义渡。因和义门附近曾设盐仓,所以和义门又被俗称为“盐仓门”,渡口也被称为“盐仓门渡”,久而久之人们便对和义渡的“官名”渐渐地淡忘了。【详情】
运河防务碑是京杭大运河上遗存的重要历史文物,为研究运河文化、漕运经济以及明朝末年的政治、经济、军事、吏治和社会现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和佐证。【详情】
运河,还河于民,整十年的修复与提升,伴随着我从青葱走向青春的丰厚,在为她不断华丽转身喝彩的慨叹际,时常有一种冲动,希望用手中的相机,尽自己摄影一技的微薄之力,记录下她饱含深情魅力独特的四季,用我的拍摄经历和体会一起分享,一起感受。【详情】
踯躅于古道,像进入了历史殿堂,那里的一石一板,都牵引着我的眼球,使我沉醉于它蕴藏于深处的灿烂光芒。这是传承着浓郁文化的纤道,它流淌着纤夫的汗水,它存留有着欢乐的笑声,是家乡人民的财富,是祖国的瑰宝。【详情】
通州区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北京通州新城北运河两侧,北起六环路潞通桥、南至武窑桥,河道全长约8.6公里,总建设面积713公顷(约10700亩),整体气势宏大,体现运河平阔如镜,平林层层如浪,绿杨花树如画,皇木沉船如烟的特色,展现现代与朴野并存的风格。【详情】
上了岁数的老年人都知道,在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中刘村东的运河堰边,有一个小渡口,叫赵桥渡口,这个渡口虽然不是很大,每天前来渡船的人也不会超过百十人,名不见经传,但赵桥渡口的历史渊源却有着百年之久。【详情】
邳州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古时流经邳州境内的一段古道,是古运河邳州段的珍贵遗存。历经苍桑岁月,原貌荡然无存。如今,古运河被纳入园林城市建设规划,精心打造以水杉树为主体的“植物通廊”,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古运河沿岸开放式公园,建成一处亮丽的自然文化景观。【详情】
乾隆六下江南,都从运河而来。那年代,乾隆要来彭埠,无法从运河直接到达。二百多年后的1984年,那“御道”旁,有一个划破天空的壮举——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工程在此动工,运河修到了彭埠!【详情】
陈口是中运河的一个渡口。渡口以北是红旗乡,河对岸是滩上乡。早年间,北岸靠近运河边住着十多户窦场庄的农户,一排整整30多间房屋,其中有几家姓陈。当地人之所以把渡口叫做陈口,想必与此有关。【详情】
在北关二道闸的北运河和运潮减河河面上,各有一处小亭,姑且称之为观水亭。亭虽小,且破旧,依然可见其精美之处。未来二道闸地区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观水亭的命运如何。【详情】
每每漫步于大运河畔,路过吴公祠,总会情不自禁地推开那扇绛紫的木门,轻轻走进。我羡慕轻叩门环的清风,迷恋那滋润碑文的阳光,更向往这清澈、温馨的运河水,它们可是这老祠堂最走心的陪伴。【详情】
今临西县尖冢,是古临清的重镇,是尖冢大码头的所在地。唐代曾析临清古县南部建永济县,尖冢时为永济县白水乡治所。尖冢得名于赵国于此地所设烽火台,至金元明清之际,烽火台已破败,形似土冢,因此故名尖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