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通过编制实施五年规划,我们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以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总揽全局的战略视野、务期必成的战略魄力,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详情】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将台湾据为殖民地,台湾同胞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矢志于民族解放伟大事业,肩负起民族复兴历史使命,在台湾的光复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台湾光复,正是这一伟大胜利的重要成果。【详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详情】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程,到如今“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70余载风雨兼程中,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已然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政治优势。【详情】
水彩画透明流畅,变化多端,难于掌握,因此国外有的画家将水彩画譬喻为不可捉摸、富有魅力的画中女皇,他们用很多种比喻来描述水彩画的性格。由于难以掌握,所以有的画家将水彩画与油画并列,称它们为姊妹画种,认为要精通水彩画的技巧,绝非易事。水彩画家在观察要画的对象、进行构图时,就必须料到作画后的效果,画家在作画时形同战斗。 【详情】
开辟了中华民族“自觉史”上的“新纪元”——抗战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当中“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就是在抗战时期尤其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形成的,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