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河山待后生——从《四世同堂》看北平抗战岁月的百姓故事(一)千里刀光影
北平沦陷八年。期间,城内信息断绝、人鬼杂居,如同一只巨大的牢笼,因此也被称为“笼城”。生活在笼城内的芸芸众生,日日都面临着“生”与“死”、“拒”或“降”的抉择,却因为巨大的羞耻感而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如今,人们往往只能通过《四世同堂》等文学作品,才能去回望那段岁月。【详情】
重整河山待后生——从《四世同堂》看北平抗战岁月的百姓故事(一)千里刀光影
北平沦陷八年。期间,城内信息断绝、人鬼杂居,如同一只巨大的牢笼,因此也被称为“笼城”。生活在笼城内的芸芸众生,日日都面临着“生”与“死”、“拒”或“降”的抉择,却因为巨大的羞耻感而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如今,人们往往只能通过《四世同堂》等文学作品,才能去回望那段岁月。【详情】
抗战期间,当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战火蔓延至华南,偏居一隅的香港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文化桥梁,也成了爱国知识分子隐蔽而坚韧的抗争阵地。在这片被英国殖民者统治的土地上,一位出身台湾爱国志士家族的作家、学者——许地山,在1935年至1941年执教于香港大学期间,以教育为根基、以文化为武器,构起一道独特的精神防线。【详情】
当80载光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为静默的刻度,当抗战胜利的号角在岁月风华中化作悠远的回响,2025年的中国文坛迎来一场特殊的记忆返场。一批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集中涌现,它们以文学特有的深邃、细腻,潜入历史,打捞个体命运的微光,在语言锻造与叙事创新之间,为民族抗战记忆筑起立体鲜活的精神碑林。【详情】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以“枪杆子”积极抗战的同时,还以“笔杆子”向侵华日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反战宣传工作。为了有效分化日军,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两分法”理论,将日本普通士兵与军国主义者加以区分。【详情】
1985年9月3日,在我的家乡江苏盐城东台市东进广场立起了一尊大型雕塑《新四军东进》。雕塑本体高3.4米,长5米,宽1.2米,连同底座高达7米,巍巍然,展现了策马奋勇向前的战士形象。【详情】
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域内,以“古刹、奇松、怪石、溶洞”而闻名。妙峰山脚下有个坐北朝南的小小四合院,拾级而上推开院门,迎面就是一组巨型铜制浮雕,栩栩如生地刻画着情报人员当年秘密发送电波、乔装卧底、运送物资等情景。【详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新书推介 | 获奖图书 | 在线阅读 |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