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绵延,穿越千年。小桥流水斑驳的光影中,船头与现代交融,在粉墙黛瓦的古色古香里,孕育着杭州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今天,千年运河焕发全新的光彩与生机,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凝固的历史,那么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流动的文化。【详情】
张家湾地处北京东南,古镇东有北运河,西临凉水河,加之古代开凿的两条运河——萧太后河和通惠河皆在此汇入北运河,张家湾因此成为一处“四水汇流”之地,史称“水路会要”。通运桥位于张家湾镇。因横跨萧太后河(萧太后河又作“肖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上,又俗称萧太后桥。原为木桥,明神宗时建石桥。【详情】
隋堤和运河在亲密相处期间,他们是黄淮平原伟岸的主角。在隋、唐、宋三个朝代,几百年的时光,一个是沟通南北的官道,行人如织,车马喧嚣。一个是全国经济的主动脉,商船云集、桅帆飘飘。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他们共同构筑了美丽神州里,一道跨越时空的风流。历史不会忘记这条人工河流,也不会忘记长龙似的隋堤。【详情】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大运河在杭州市内流经余杭区、拱墅区、下城区和江干区四个城区。现在,经过大力整治运河杭州段已焕然一新,风景如画。【详情】
酷暑伴随着极端雷雨天气,北京学研究基地组织相关学者考察大运河沿线。从白浮泉都龙王庙,了解大运河的源头,到郭守敬纪念馆,凭吊大运河的规划师,再到通州大运河,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一路上,专家、学者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收获颇丰。【详情】
在天津,北运河、南运河和海河的交汇之处,名为“三岔河口”。它见证了天津的城市演变与发展,因此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个形象化的说法:“三岔河口——天津的摇篮。”【详情】
杨柳青古镇隶属于天津市西青区,曾是京杭大运河上漕运枢纽码头和物资、人文交流集散地。1972年,南运河穿杨柳青镇区段被裁弯取直,改道镇南。原河道从1984年填平后建设成为“杨柳青公园”。“二水中分云窈窕,几家杨柳木芙蓉。”杨柳青这座古老的北方小镇,因运河而生,蜿蜒流淌的大运河激荡出杨柳青的千年文明。【详情】
我仰慕千年古镇西兴,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自板桥至铁岭关,店铺以二层楼屋为主,前屋为河,踏步接桥,建于明清时期的屋子桥,仓桥,资福桥等古桥等横跨运河,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街巷,典型的江南古镇特色。【详情】
杨柳青古镇隶属于天津市西青区,曾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漕运码头和物资集散地。1972年,南运河穿杨柳青镇区段被裁弯取直,改道镇南。原河道从1984年填平后建设成为“杨柳青公园”。“二水中分云窈窕,几家杨柳木芙蓉。”杨柳青这座古老的北方小镇,因运河而生,蜿蜒流淌的大运河激荡出杨柳青的千年文明。【详情】
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大运河由于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而成为文明的摇篮,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详情】
大运河济宁段全长230公里,始凿于元代,距今已有720多年的历史。运河故道流经济宁城区6.44公里。济宁“居运道之中”,是水陆交汇地区。著名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就建在济宁,元明清三代都派设最高司运机构常驻济宁,这里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东大寺、太白楼、会通桥、天井闸、竹竿巷、宣阜街,沿河两岸的文物古迹像一个个文化符号,镌刻着古运河记忆,印证了古运河曾经带来的辉煌。【详情】
大运河流淌千年,在北京段留存了不少运河故道,如通惠河和北运河。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郭守敬主持开凿了自大都城至通州的通惠河,通惠河从此成为漕运的要道,钱粮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大都,所以,有句老话说“北京城是漂来的”。【详情】
大运河位于我国中东部,地跨8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与水利功能。大运河由于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而成为文明的摇篮,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