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的五个方位

慎,就是小心、谨慎、慎重的意思。它不是犹豫不决、畏首畏尾,而是一种道德修养、道德自律。它要求一个人知敬畏、守道义,做事谨慎、严格自律。对领导干部来说,慎是一种理性的戒惧与自警,是一种必备的修养与境界。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议题。慎常常被看作是一种道德素养,一般会与人的思想行为联系在一起。【详情】

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重向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特征作出了提纲挈领的阐释,围绕发展问题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应然模式与现实建构展开了谋篇布局的具体规划。八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详情】

中国思维:一种内隐维度的现实研究

中国古人如何想问题,或者更学术地说,具有怎样的思维方式,除了能从中西差异的角度做考量,也应该在古今之变的架构中做观察,因为后者尤其涉及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就是今天的我们——作为处身“当代”的中国人——所思所想确乎与几千年前截然不同,但是否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与古典时代有质的差异呢?【详情】

朱熹哲学中的人与宇宙

宋人所建立的世界观对中国近世的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性的体系是由朱熹完成的。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带来了一种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认为自然与人文之间有着明确的分野。那么,朱熹的世界观与现代人的世界观有什么不同?朱熹哲学中的天地、人和万物的关系是怎样的?【详情】

从哲学上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社会”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基石。在新时代夯实“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学理基础,我们需要在思想史和现实境遇的双重维度中,探寻马克思的“社会”概念。首先,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改变世界”的、追求“实现人的解放”“社会—历史”哲学或“社会—政治”哲学。【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