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君子观和天下观的价值与意义

先秦是中国早期思想史上一个活跃而辉煌的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以道德为本位的核心观念体系形成于这一时期。诸子的百家学说,争鸣之中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思想主张于包容中显现出融汇、融汇中显现出包容。仅以当时的君子观和天下观而论,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详情】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实践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可谓是其根本性关切。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此“本”之体现,概要说来有以下诸端。【详情】

二程理学的思想精华与当代价值

二程(程颢、程颐)是中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大思想家。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二程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朱熹的思想继承于程颢、程颐,并进一步加以发展,被后世合称为“程朱理学”。【详情】

孟子何忧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而孟子一生周游列国,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精神辩异端、辟邪说,弘扬儒家之道,甚至在不得志的情况下仍然认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诚可谓“不忧不惧”、非常自信,然“不忧不惧”的孟子在其言辞之中始终蕴含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孟子究竟何忧?【详情】

《孟子》中的规矩之道

《孟子》记录着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孟子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王道”“仁政”的政治学说,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割据争霸,政局动荡混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希望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政治秩序。因此,《孟子》中有不少关于规矩的论述,体现了他的规矩之道。【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