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纪事》 发布时间:2025-08-31
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域内,以“古刹、奇松、怪石、溶洞”而闻名。妙峰山脚下有个坐北朝南的小小四合院,拾级而上推开院门,迎面就是一组巨型铜制浮雕,栩栩如生地刻画着情报人员当年秘密发送电波、乔装卧底、运送物资等情景,浮雕的上端,“胜似雄兵十万”六个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里就是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由涧沟村关帝庙改建而成,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现有基本展陈面积130平方米,分三间展室、一个数字放映厅,通过文字说明、图片介绍、文物陈列、专题片放映、新媒体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展现平西情报联络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党的隐蔽斗争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的工作完全转入秘密状态,斗争方式转为隐蔽斗争,平西情报联络站(简称“平西站”)应运而生。平西站成立后,钟子云、李才分任正副站长,直属北方分局社会部领导,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大功率的地下电台,及时向上级报送情报人员获取的重要信息,保持根据地与北平城内地下党组织的电讯联络。1940年,中共中央总结白区工作经验教训,提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平西站坚持贯彻这一方针,在北平抗战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年5月,平西站在妙峰山建立电台,用于与北方分局社会部的通信联系。平西站还利用各条交通线陆续派遣李才、李振远、周时、王文、王凤岐等情报人员潜入北平,建立地下电台,发展情报关系。站长钟子云曾两次潜入北平城内,了解工作情况。第一次是1941年4月,从河北涞水计鹿村出发,经妙峰山、七王坟、北安河抵达海淀,秘密进入北平,与燕京大学英籍教师林迈可接上关系,林再用摩托车送他进入城内。钟子云先后秘密会见了潜伏于北平的黄浩、王定南等10余名同志,了解他们发展情报关系的情况。第二次是1942年4月底,钟子云通过房(山)涞(水)秘密交通线进入北平城内,约见了前期潜伏下来的李才。听取他汇报由于缺少零部件,又缺乏经验,导致试装电台失败的经过。钟子云勉励他总结经验,继续大胆尝试。其间,钟子云还见到了王文、王凤岐夫妇。王文详细汇报了建立秘密电台后,一直未能与平西站电台取得联系的原因。听取汇报后,钟子云担心风险太大,夜长梦多,经请示许建国,决定将他们从北平调回平西站。
平西站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保证根据地和敌占区往来人员的安全,将在敌占区筹集到的电讯器材、医药、布匹、食盐等紧缺物资送往根据地。平西站设在燕京大学的联络点负责人肖田,与校长司徒雷登关系密切。肖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司徒雷登、林迈可等外籍人士的统战工作,先后两次陪同林迈可等人赴晋察冀根据地进行考察。林迈可从根据地返回后,借助外籍身份积极为根据地购买药品及无线电零部件等紧缺物资,多次用自己的摩托车或借用司徒雷登的汽车,将物资运送至平西站。林迈可精通无线电技术,曾与肖田的弟弟肖芳一起组装多部电台,由平西站交通员运至抗日根据地。
当时,日军对根据地急需的药品尤其是西药严密封锁。中共地下情报工作人员黄浩,利用自己基督教长老的身份做掩护,在各界同胞及国际友人的帮助下,购买药品及医疗器械。黄浩的好友,法国人贝熙叶在北京行医多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将黄浩冒险筹集到的医药物资,从北平市内运到自己在海淀西山的别墅——贝家花园,再由平西站转运至根据地。从此,这条“驼峰航线”也成为平西站转送人员、物资的秘密通道。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林迈可收到消息意识到危险,第一时间开着司徒雷登的小汽车离开燕京大学这所美国教会学校。他一路躲过日本人的追捕,来到贝家花园。第二天,平西站派交通员将他的妻子李效黎接到妙峰山。第二年春,林迈可夫妇几经辗转到达晋察冀根据地,受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的热烈欢迎。
1942年,梁波被派往妙峰山接任平西情报联络站站长。这时的平西情报站,对外叫民运组,实际上就是驻扎在涧沟村西边靠山坡的几间民房,总共十六七个人,家当就是一部电台,但是任务却异常艰巨:负责收集北平、天津乃至东北地下交通员送来的情报,然后发送到边区社会部。平西情报联络站就是这个重要的枢纽站。站长梁波瘦高个,戴着一副很厚的高度近视眼镜,这使得他看上去文质彬彬,甚至有些文弱,很难让人把他与这种最隐蔽危险的工作联系起来。为了详尽、快捷、准确地掌握情报,他经常不顾危险,深入敌占区的北安河、鹫峰一带,和北平城中来的交通员当面交谈,这样交通员就不用进山,当天可以返回北平。
1947年9月,国民党调集大批人马准备进攻平西解放区。9月17日,北平城中的交通员要来汇报重要情报,梁波决定亲自出山到七王坟接头。傍晚,他翻山由涧沟来到鹫峰北的秀峰寺,在杜致中等同志的警卫下,来到七王坟。可是他们等了许久,城里的交通员都没来。晚上回到秀峰寺,反复分析了情况后梁波决定第二天继续到七王坟去等。
第二天,终于等来了城里的交通员。梁波和他交谈了一个多小时,详细地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他们离开七王坟时,天已经擦黑。回到秀峰寺时,国民党的大部队已经逼近北安河,情况十分紧急。梁波认真分析了各种情况后,决定当夜继续留在秀峰寺,第二天早上进山。为了防备万一,他们还制定好路线,做好随时撤进山里的准备。夜里,警卫人员不敢睡觉,时刻注意观察动静。19日凌晨4点,清脆的枪声划破静谧的西山,北安河村东的国民党军开始了进攻。梁波和杜致中等5人开始向山上转移,当走到消债寺时,从山上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北安河村东手榴弹爆炸的浓烟。他们迅速向山头转移,在离山顶还有一里多的时候,国民党军突然从山顶上压下来,机枪发疯似的扫射过来。原来敌人已经从寨口、大工村方向绕到山后,山顶上满是国民党军。梁波一行借着山上树丛的掩护,迅速退回到山沟里,转向寨儿峪方向进山。
情况越来越严重,国民党军突然从山后包围过来。为安全起见,梁波蹲在一个山洼洼里,把背包里的文件,还有记录着北平地下交通员代号等详细情况的小本子拿出来统统烧掉。寨儿峪也被国民党军封锁了。梁波他们借着隐蔽的地形继续向北走。走到北面一个山梁附近,又被国民党军发现了,机枪炒豆似的扫射过来。走在前面的杜致中、刘英发猛跑几步,冲过山梁,顺着山梁后的陡坡一下子滚到沟底。后面的梁波、刘启才和高永安冲不过去,只好退了回来,隐蔽在附近的一片半人高的茅草里。梁波的眼镜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给剐到了地上,他眼前一片昏花,只好俯下身子用手在地上摸。可能是这个动静惊动了敌人,从山上压下来,搜索前进,发现了梁波。敌人将梁波强拉下山,梁波边走边骂,激怒了敌人,凶狠地将刺刀刺进他的胸膛,牺牲时年仅37岁。
平西情报联络站作为连接平津敌占区和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枢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实现了根据地与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异地领导,特别是为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转送了大批人员、物资,在平津抗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北京纪事》2025年8月刊;原标题:妙峰山脚下的平西情报联络站;作者:常颖;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