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地点原定在中南海怀仁堂室内,但是日军竟提出在仪式上佩带军刀、勋章以保持军国主义者的面子,这一无理要求既违反同盟国共同规定,也损伤了饱受摧残的中国军民的尊严,遭到中方严词拒绝。同时决定,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地点改在故宫内举行,并选择在故宫太和殿前受降。因为殿前广场下边可以望到上边,且空间很大,可以容纳几十万人,让更多民众见证日军投降仪式。
1945年10月10日,这一天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20周年纪念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举行。当天,秋高气爽,北平市民闻知受降的消息后,早上7时就从四面八方涌来,大约有20万民众聚集在太和殿前广场区域。9时以后,午门已拥堵得无法通过,人们只得在端门、天安门内外驻足观望。此外,东西华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处也都聚满了人。
北平民众在故宫太和殿前欢庆胜利
受降仪式地点在太和殿前丹墀上,布置得极为庄重。国民党第92军在军长侯镜如的率领下,列队于太和殿广场上。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盟国代表也参加了受降仪式。上午10时10分,景山上汽笛长鸣,太和殿前受降仪式开始。司仪隋永礼上校高呼:“引导日本投降代表入场!”全场立时肃静。3分钟后,日本投降代表、平津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部长、前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根本博中将,与参谋长高桥坦及该部高级军官21人,由太和门外下车,低着头,步行入场,在太和殿的礼台前排列一行,向主官敬礼后,退后恭立待命。
此时,广场上民众欢呼雀跃,情绪高亢,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军乐队凯歌高奏,礼炮齐鸣。随后全体肃立,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将士默哀;日本投降代表各个低头躬身,向中国人民谢罪。司仪宣布投降代表签字,根本博等行至受降台前,向中方受降主官孙连仲将军行礼。孙连仲身材魁梧,是抗日名将,曾因血战台儿庄而驰名海内外。工作人员将3份投降书分别置于台上,根本博在“投降代表”栏签字盖章后呈交孙连仲。孙连仲健步走到受降台前,在“受降主官”栏庄重地签字盖章。根本博等21名投降代表在万众怒目之下,双手捧着自己的佩刀,向孙连仲鞠躬示礼,依次毕恭毕敬地将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放在了受降桌上,当场呈缴。事毕后,根本博一行由丹墀西侧便道,经西群房前退场。
受降典礼仅有25分钟,但广场上的民众久久聚集不散。人们振臂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欢声雷动,响彻云霄。20万北平市民在故宫太和殿见证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随后,市民们涌上大街小巷,敲锣打鼓,欢庆胜利。北平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天,中央电影公司摄制了一部纪录片,记录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这是故宫博物院永载史册的辉煌一天,也是一个令人激动难忘的日子。巍峨壮观的太和殿在百年风雨中,见到过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见到过英法联军的狂妄无耻,见到过割占台湾的《马关条约》,见到过八国联军的烧杀掠夺,也见到过侵华日军的嚣张跋扈。上百年的历史中,太和殿唯独没有见证过外国侵略者在它面前俯首投降!这一刻,中国人民盼望得太久了!
(来源:2025年8月31日,第11版;作者:单霁翔,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图片来源: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