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11-21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默默无闻却功勋卓著。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消灭敌人,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周旋在虎穴狼窝,隐蔽战线的残酷常人难以想象。然而,为换山河无恙、人民解放,一批批我党地下工作者冒死前往。吴石就是这样的人。他身着国民党中将军服,以隐蔽身份战斗在敌人“心脏”,用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为我党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本可功成身退,却为实现祖国统一坚定选择“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诠释了信仰最纯粹的模样。

“吴状元”平步青云
1894年9月14日,吴石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的一个寒儒世家,父亲是清末举人,满腹学识,后在乡村公学执教。幼年的吴石随父入学,咏诵过目不忘,成绩名列前茅。1908年,14岁的吴石进入省城开智学校,在这所具有革命性的新式学堂里,吴石读懂了列强的侵略、祖国的衰败、帝制的腐朽和百姓的困苦。1911年,福州光复,吴石少年从戎,响应辛亥革命,报名参加了北伐学生军。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当天,18岁的吴石奔赴南京,担任开国典礼的警戒任务员。1914年,吴石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时,他以同期第一名的佳绩闻名全校,被誉为“吴状元”。随后他东渡日本,先后留学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在校时,他是能文、武、诗、词、书、画、英语、日语、骑、射、驾、泳的“十二能人”,毕业时,他的成绩在两所学校均排第一。学成归来,吴石进入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本部就职,同时兼任国民政府陆军大学教官,其间研究撰写了《兵学辞典粹编》等十余部军事理论著作,是国民党军界公认的“日本通”。1936年,吴石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他身居高位,仕路坦荡,盼以军事才学救国家于积弱。
为我党提供绝密军事机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石十分赞同我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8年8月,他在武汉主持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邀请周恩来、叶剑英前来授课,他还认真研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些经历让他意识到,共产党是真心为老百姓谋出路。之后,经历了豫湘桂战役的惨败,目睹了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吴石发出“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感叹。此时的他无关党派,只为苍生。1947年4月,愤懑于国民党官员沉湎享乐、不顾民生、战场溃败、决策混乱,对国民政府极度失望的吴石通过好友、辛亥元老何遂的牵线搭桥,在上海锦江饭店秘密会见我党上海局领导。何遂之子何康陪同,他回忆:“他们大概在里面谈了一个小时,出来后便微笑着相互道别,我便知应该是建立了某种联系。”从此,何康成为吴石的单线联系人,吴石为我党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那时的吴石,任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局中将局长,利用职务之便,他积极掩护地下工作,策反国民党军政上层人士,传递了大量核心军事机密,成为扎在国民党心脏上的一柄“利刃”。
解放战争期间,吴石在多个关键节点为我党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1948年6月,淮海战役前夕,已加入我党做地下工作的吴石的同乡挚友吴仲禧,借国防部中将部员身份赴徐州“剿总”视察。吴石亲自写信让学生李树正给予关照,助力吴仲禧顺利将“剿总”的范围、所辖绥区、主官姓名、兵力配备、作战意图等关键机密文件传递给解放军。这些绝密文件后来被确认是“淮海战役前,解放军获得的最早有比较全面关于徐州一带敌情的绝密情报”。同年底,吴石出任“福州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后,通过化名“吴寿康”的中共中央情报部福建情报负责人谢筱迺(),提供了国民党军在福建及台湾的军力部署等诸多重要信息。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吴石乘坐火车往返南京和上海,亲手将国防部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敌我双方态势图等价值连城的绝密情报交与何康,图中标明的部队番号详细到团。时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回忆,吴石提供的这份情报让解放军确定了渡江主攻方位,“对渡江作战很有帮助”,大大减少了战役伤亡,为南京、上海、福州等重要城市的解放,作出了极其重要的特殊贡献。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1949年8月,解放军剑指福州,胜利的曙光清晰可见。吴石接到急电,命他赴台任“国防部参谋次长”,这是国民党军事机构最高决策层。当抉择来临,吴仲禧劝他考虑:“如果不去,也可以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毕竟你已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吴石未曾犹豫,认为自己的决心下得太晚,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他不怕死,只怕人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里,只怕失去促成祖国统一的机会。赴台前一天,他嘱托随从参谋在福州解放后将298箱军事档案全部交到福州市军管会手中。8月16日,吴石踏上了飞往台湾的专机。看似赴台履新,实际为我党完成更重要的任务。为了确保吴石这条重要情报线的畅通和安全,党组织安排陈宝仓、朱枫等人成为他在台湾的帮手,组成“吴石情报组”。在台的日子比预想还要凶险,白色恐怖中,吴石用专业和智慧多次冒死传递情报。10月开始,我军进攻金门、舟山相继失利,吴石以梳理西南地区的防御漏洞为由,调阅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国民党空军各大队番号等绝密文件,将关键信息记下,通过朱枫传递给大陆。他以一名参谋人员的立场思考我军需要的情报,在一个月内将最新绘制的舟山群岛和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台湾海峡海区海流资料,海军基地舰队部署、分布情况等几乎涵盖了台湾所有军事防御要素的情报送至我党。然而,当一切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时,由于时任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1950年3月1日,吴石被捕入狱。他在狱中遭受了种种酷刑,一只眼睛被折磨至失明。6月10日,台湾国民党当局以“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的罪名,将吴石、朱枫等4人执行死刑于台北郊区马场町。临刑前,吴石留下绝命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从容的神态彰显着他坚定的意志。
从潜入台湾的那一刻起,吴石就做好了“以一人不回,换万人可归”的准备。吴石的信仰,是一种“无我”的抉择。他没有慷慨激昂的宣誓,他是沉默的,他的信仰藏在每一次小心翼翼的传递里,藏在每一个如履薄冰的暗夜里。为祖国和民族作出过贡献的人,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吴石、朱枫等后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专门为他们雕刻的塑像屹立于广场中央。毛泽东当年为他们题的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被刻在碑上。人们永远铭记,所有沉默的荣耀,都将在民族复兴的黎明中绽放光芒。
(来源:《学习时报》2025年11月21日,第5版;作者:吴佳熹;原文有微调;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