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香山 丨 燕山八景之西山晴雪

来源:海淀宣传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04-26

  香山位于北京西郊,是历史悠久的山林名胜区,自金代始建皇家园囿,元明时期续有营建,清代康熙时设行宫,乾隆时大规模扩建,命名“静宜园”,香山皇家园林达到鼎盛。

西山晴雪碑 刘培恩摄 图片来源:海淀教科院微信公众号

  在静宜园外垣香雾窟(俗称“平台”)之北,有一座高大的西山晴雪碑,标志着乾隆皇帝指定的燕山八景之一——西山晴雪景区。

  从金章宗明昌年间就有“燕京八景”的说法。所谓“燕京八景”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

  到元代,原来的“西山晴雪”仍被称为“西山晴雪”,明代又称“西山霁雪”。当时这一景观泛指北京西山一带,没有确指固定地点。

  乾隆皇帝(弘历)做皇子时的雍正九年初夏,曾作《燕山八景诗》,使用了“西山晴雪”的名称:

  当时弘历还没到过香山(香山寺娑罗树歌碑上,乾隆皇帝写道“癸亥始游香山”,而乾隆八年为癸亥年)。这首诗大概只是从御园远望西山雪景,发挥想像所作。

  乾隆四年冬天,弘历遥望西山,又写了一首《望西山积雪》,诗中提到来自北宋河阳温县(在今河南)的山水画大师郭熙:

  乾隆十六年六月,乾隆皇帝按原来的韵脚写了《燕山八景诗叠作旧韵》,其中《西山晴雪》诗前的小序,记述了将西山晴雪碑设立在静宜园之事:

  这首诗就刻在西山晴雪碑的北面,而南面则是乾隆御笔题写的“西山晴雪”四个大字,每个字大概有一尺见方。

  北京西山的雪景独具风韵,正如乾隆皇帝诗中所写,琼树瑶葩,千林琼屑,银屏重叠,万壑晶光,形成一幅幅北国独有的天然图画。

      (来源:海淀宣传微信公众号)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