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直面时代巨变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时代巨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从思想上和理论上给出有力回应,构建能够刻画、解释和引领时代巨变的知识体系。中国社会学自恢复重建以来,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放眼全球社会,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学术期刊要和中国社会学者一道,承担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进一步弘扬中国社会学的精神气质,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自觉提炼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应有贡献。 【详情】

春阴琼岛正堪凭

位于北海太液池之南的琼华岛,其营建肇始于元世祖忽必烈。历经元、明、清三代,当历史的“接力棒”抵达乾隆皇帝手中,其对琼华岛的改扩建倾注了许多心血。游览高三十余米、周长不到一千米的琼华岛,景观之集中,称赞其“身体力行”地做到了移步换景,绝非夸口虚言。仅就见春亭下百米内这块不大的地方而言,就有半月城上的智珠殿和其周围的三座大小牌楼,以及“琼岛春阴”碑等名胜景观。【详情】

北海公园的琼岛春色,曾让乾隆写诗赞美,几块石头究竟有何魅力?

“琼华瑶岛郁嵯峨,春日轻阴景色多。云护凤楼松掩映,瑞凝仙掌竹婆娑……”这是乾隆来北海公园的琼岛游玩时,望着满目盛景,兴之所至,所题写的一首诗,并随笔写下“琼岛春阴”四个大字。从乾隆皇帝的诗中可以看出,当年,琼岛春色之美,让人心旷神怡,不愧为“燕京八景”之一。【详情】

太液秋风——京华秋色背后的趣闻与掌故

清乾隆帝钦定“燕京八景”时,将“太液晴波”又改为“太液秋风”,并赋诗曰:“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荷风晚送残香气,竹露凉敲绿玉声。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蓬瀛。由来禁籞(yù)林泉好,行乐还同万物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手书“太液秋风”碑立于中海水云榭。【详情】

燕京八景之玉泉趵突

玉泉山燕京八景之一,在万寿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麓建泉水院。山上有三个石洞,一个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浅莫测;一个在山南,泉水流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门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也叫"玉泉垂虹"。【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