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传说中,汉字产生的场景天然带有隐秘感。《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在汉字衍生流变的过程中,正是受这种神圣性的影响与敬畏感的驱动,人们将汉字与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中的崇拜、禁忌、隐讳、私密等联系起来,由此出现了汉字使用中种种隐蔽本意或真意的行为。【详情】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大多数孩子的出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母亲成为确认亲属关系的关键,故“姓”字从女。【详情】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古人认识事物、看待世界的客观呈现,我们研究语言,就应当按照先民的思维逻辑去抽丝剥茧,看清内核,而不能一味强调公式或西化理论框架。【详情】
汉字形体的构造蕴含中华民族的智巧,汉字形体的变化也常常具有字符音义之外的深意。比如,民间的求福习俗常通过“福”字形体的变化来实现: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写法上暗含“寿”字,表“福寿双全”,下方“福”未封口,寓“洪福无边”;大门上“福”字正贴,意为“开门迎福”,米缸上“福”字倒贴,倒米时“福”形变正,象征“物去而福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