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3-14
我出生在大运河畔的河北青县,十八岁前几乎没离开过那里。我的童年、少年都是在那里快乐的度过,那里有我的玩伴、我的同学,我的美好的记忆。八零年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就算离开了家乡。青春记忆系列,是我想家、想父母、想同学时随笔记下的小文。——吴乃中
(编者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雪融化了,燕儿来了,我的心儿雀跃了。叶儿绿了,花儿艳了,春天已经来到了。那些曾经妖娆的美丽,在这季节招摇了。那些装在心扉里的期待,在这季节醒来了。话儿柔了,心儿痴了,你的笑容美丽了。那些让你伤心的故事,在这季节消失了。那些流行冬天的谎言,随着冰雪融化了。春天来了------”
我的家坐落于南运河边的一个小城——河北青县,家乡的这段运河是大运河在河北省最北端的河段,再往北十几千米就到天津了。在这个交汇点的大运河上,有一个明显的地标,那就是九宣闸,这个闸口很大,有五道闸门。下游连着马厂减河,平时只开放一、两个闸门,一旦四、五个闸门都开放,马厂减河就成了一千多米宽的大河,河水灌溉着河北省马厂镇周围的土地,向北奔流直达天津小站镇,养育出有名的小站稻。马厂减河成了河北与天津的界河,河的北边是天津,南面是河北青县。
四十多年前,大运河河面比现在宽,河水打着漩涡、流速极快。春、夏、秋三季,河道内时常有船队航行,一派繁忙景象。进入冬季,船队消失了,“数九”前,运河边上就结起薄薄的冰层,运河中央还是河水流淌的景象。等到“二九”前后,大运河就真的安静下来了,此时的运河已经全部结冰,再也看不到那汹涌的河水,听不到任何声音。这个时候,周围的水坑、池塘里,大人们已可以在冰面上行走,孩子们可以嬉戏。而大运河尚不能通行,只有胆大的愣小子,偶尔才敢在运河边上试探着走上几步。这时,在大运河冰上玩耍是有相当危险的,一旦落水,有被河水在冰下冲走的可能。大运河完全结冰,要比池塘晚上些日子,一般到了“四九”时,运河冰面上大人、孩子才会多起来。
俗话说“七九”河开,每年到这个时候,运河两岸,河堤上的垂柳已经泛绿,春天已悄然回归大地。可是大运河依然是那么平静、那么无声无息。但是,此时的冰面已是极度粗糙,午后的冰面上已有薄薄的积水,冰面上开始有了纵横交错的裂痕,人们也不再走上冰面。“八九”时节,走在河边的大堤上,突然就会听见冰面上发出的巨大的,冰体断裂的咔、咔的声音,沿着冰面传得好远、好远。某一天,你会惊奇的发现,巨大的冰体解散了,移动了。上游的冰块慢慢涌来,推动挤压着下游的冰块发出嘎吱、嘎吱骇人的声音,感觉到这声音,来自冰层内部,孕育着极大能量。
一般再过两三天,河里的冰就真的运动起来了,巨大的、象屋顶一样的冰块之间,夹杂着无数锅盖、脸盆大小的冰块,相互拥挤着、碰撞着发出哐、哐的碰撞声,大块冰体不断解体,漂向北方。此时,最壮观的观看浮冰漂流的地方,就是本文开头谈到的九宣闸处。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缠着大哥,让他用自行车带着我来到这里。那时,九宣闸的四、五个闸门,几乎全部打开,几千米的河面上挤满了大大小小近乎圆形的冰块,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它们有的咚、咚碰撞着、好像在谈论着什么,欢快的结伴漂向远方,也有的冰块挤在一起,相互叫着劲,动弹不得,像几个打架的孩子在角力。河里就有一两膄小木船,船上两三个工人,中间的划船,船头、船尾各站着一位,手持长长冰镐。船上的工人用冰镐将挤在一起的冰块分开,疏通着河道,就像给打架的孩子们劝架一样。
如今的大运河少了奔流的气息,静静地更像一位淑女。“八九”开河时也就没了以前的气势,而是婉转多情。可我更是喜欢过去那个野小子般的、大运河开河时的景象。
作者:吴乃中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