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印珍:大西坝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4-24

(编辑配图,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大运河,是一本由水写成的书,是用船帆写成的歌,是一代运河人的母亲河......

  四月,春风暖得游人醉,我却怀着对大运河的满腔热情,去寻找大西坝,寻找浙东运河的节点。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大运河宁波段位于最南端鄞县西北高桥乡大西坝,它能防洪防涝阻咸蓄淡兼通舟楫;宋宝祐元年(1253),大使吴潜建。大西坝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道与外海相连的节点,宁波因此具有了运河城市和海港城市的双重身份,成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端点之一。如今,大西坝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大西坝凉亭的木墙上,刻着这样的一幅对联:

       南来北往到此问津 雨夕风尘也堪讬足

  暂寄足乎欲行且止 请息肩矣少住为佳

  这就是当年大西坝情景的再现。

  漫步此地,看着大西坝的遗址,看着大西坝聚落的牌子,望着被风卷起涟漪的姚江,听着水的故事,我想起了和大运河有关的宁波治水功臣——吴潜。

  吴潜(1195-1262),安徽宁国人,南宋嘉定十年状元及第,官至左丞相,吴潜曾两度主政宁波。

  从踏上宁波这方地,吴潜的心,时而沸腾,时而沉静,时而思考,他把目光投向治水水大业,使境内主要河流得以疏通,塘、闸、碶、坝、堰得以全面兴建,从而让“慈定鄞三邑,皆蒙利焉”。他从宁波离任时,百姓 “匍伏挽留,热泪相送”。

  宁波海曙区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的水则碑,则是吴潜之创举。“平”字作为全城统一的水位标识。上一横标示警戒水位,下一横标示正常水位,水没“平”字当泄,“平”字出水当蓄。

  宋宝佑五年间,吴潜在镇海区修建化子闸,使镇海,慈溪,江北10万多亩农田旱涝保收。

  高桥始建于宋元符元年,吴潜于宋宝佑四年间捐资重建高桥。高桥横跨西塘河北岸,南通晋家桥,北通大西坝,自古为杭绍来宁的必经水路。

  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而吴潜曾在它山堰下游一里许,设计建造了三道坝,一临江以御咸潮,一临河以蓄淡水,一介其中,为表里之助。它山堰已成为“世界水利工程遗址”。

  还有澄浪堰,保丰碶均都是吴潜的创举。

  大西坝是杭甬运河的要津,当然也是吴潜规划而筑的。大西坝在宋代称西渡,元代称西渡关,后又称西渡,也别称西津。由于姚江下游乘潮行船多危险,所以一般都是通过内河过西坝入余姚小江(慈江),至丈亭再候潮往姚江上游进入上虞境内。西渡的南岸为西渡堰,北岸为西渡铺。姚江南岸河网水来自四明山、大隐山脉,为农业灌溉淡水,河口都设堰,与潮涨潮落的姚江存在水位差,船只入姚江必须过坝。因为西渡也就是大西坝设有过坝设施,成为杭甬运河的要津。而慈江到大西坝这段水路也是吴潜规划修筑了4公里的人工运河,叫刹子坝。

  哦,我身边的大运河和大西坝节有着一个前生今世的节点。

  此刻,我脑海里浮现出当时建筑大西坝的热闹场面,喊声震天,吴潜站在工地上,擦着汗水,察看工地情况和民工们的热情。他疲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民工们挥动铁锹,铁镐,抬着石头泥土和沙子。听,时光里,江风从历史的隧道里隐隐约约传来唉吁!唉吁的劳动号子声,哼嗨!哼嗨...... 我心情有点激动,想象着大西坝筑建成功的那一刻,该是怎样的欢欣鼓舞,乡民们奔走相告吗?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吗?

  正在思考着,一位年长的村民走过来,知道我在寻找大西坝遗迹,寒暄了几句,便说,年轻时他做过大西坝的车坝工。他自豪地介绍:大西坝是浙东运河上的甬城门户,沟通西塘河和姚江的咽喉。车坝就是把船拉过坝。每逢姚江涨潮,由村民组成的车坝工就去车坝,16人一班,船一来,就用粗大的绳索套住船尾,然后,推着车盘上的木杠,如牛车水,绕着车盘转,将船慢慢地牵引到坝头,压上滚动的椽木,让船缓缓地滑到另一边的江里或大运河里去......

  航船云集,排着队顺利进入运河进入大海,载着江南的蚕丝,茶叶,瓷器等物资朝着梦想的地方行驶着,他们会走向世界的市场,浙东经济在历史隧道里,在水路上发展着,发展着......

  吴潜是饱经历练的朝堂高官,为政思路高瞻远瞩,深知农业和农民的福祉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是国策的重中之重。他的用心更多的是着眼于鄞西农村的长远发展。

  宁波郊县的鄞西平原、鄞东南平原、余慈平原等农耕区,自古为浙东粮仓和皇粮国税的重要来源,这些地区都有吴潜主修的水利、道路等工程。他把“数茎半黑半白发,一片忧晴忧雨心”的诗句悬于书房,时刻提醒自己勿忘水情,可见他对农业和农村时刻揪心。

  姚江和西塘河有些自然形成的运河段。所以,生活姚江与西塘河畔,也是生活在大运河宁波段边。那是多么骄傲的事情。我常常在姚江和西塘和散步,看着风景如画的两岸,记忆的闸门里边流出一个人。

  多情的春风将史策翻阅到明弘治元年(1488),朝鲜官员崔溥和同船42人在海上遇险,海面上狂风巨浪,电闪雷鸣,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那一刻,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紧紧抓住船帮,只能听天由命!也许老天是想给他们一些人生考验,后来,船漂流至浙东台州沿海,上岸后由官府接待,送至宁波,再沿运河北上抵达北京,北返归国。他在后来写的《漂海录》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一路的见闻,其中从奉化江摆渡进入鄞县北渡的风棚碶后,一路乘船沿南塘河到宁波城南的长春门,由水门入城,出西门到大西坝时,见“坝之两岸筑堤,以石断流为堰,使之与外江不得相通,两旁设机械,以竹绹为缆,挽舟而过”。 也写到西塘河,“繁忙的西塘河仿佛是一幅展开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只见运河码头林立,两岸商贸繁华,舟舸云集,水利设施完备,江之两岸,市肆、舸舰坌集如云。至西镇桥,桥高大。至大西坝......"崔溥《漂海录》记载了大西坝的建筑和功用,可以说,崔溥是古运河与大西坝曾经繁荣的历史见证人。

  浙东运河宁波段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宁波的骄傲!我站在大西坝遗迹边上,望着茫茫水面,心里敬佩吴潜等对大运河有贡献的人们!贯穿南北,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中国大运河,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载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奔腾吧!

  作者:浙江宁波 张印珍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