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洁:临清运河的前世今生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14

  弹指间,一恍岁月的阳光已深深烙印在时光的轨道中,妩媚地倒映着片片残落的余暖。是谁,踩着透光生碎的梧桐落叶,将我在睡梦中吵醒?

  我本为临清境内运河边的一座石狮,如今被历史的尘埃掩埋的只剩一只眼睛在看守着运河。旭日的光辉刺痛了我斑驳的眼眸,我仿佛看见了运河昔日的繁华富庶,时光悄然滑过,我却期待此间历史的画卷重新打开……

大运河临清段(图片来源于临清政务网)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尽繁华

  大运河临清段在元朝诞生,连通卫、济,并以“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为了彰显对运河的重视,我这座石狮也被靠运河建立起来,系上了红绸大花。

  我身旁的运河,一直是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确保运河航运的畅通,元明清三朝相继在这里兴建了张秋上下闸、临清二闸等船闸,至今,聊城运河沿岸还保留着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的痕迹。

  运河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素享“小天津”之誉的临清,在元代不过是一小镇,到明朝,却发展成“延袤二十里”的繁荣城市。全国经济几乎都要依赖着运河,每届漕运之时,舟楫如云、帆樯蔽日、百货山积,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有肩摩毂击之势把“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千年古运河,不仅是条文化的河流,更是条商流河。在这条商业气息浓重的大运河里,贸易的发展,南北方物资、物种的交换、引进、繁衍,南北方思想观念的碰撞、交流、融汇,孕育形成了运河商业文化。来来往往的商人将吃苦耐劳、勤俭敬业、以义取利、诚实守信、爱国守法的文化精神铭记心底。

  河岸边,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般回荡在耳边。我便与运河一同安然享受这惬意的时光。那时的临清人十分懂得休闲,把日子过得像这缓缓流淌的运河水。躬身拉纤的纤夫、吹拉弹唱的民间艺人、推着独轮车卖冰糖葫芦的小商贩、特别是满脸沾满糖渍吃糖葫芦的孩童,都让这条河变得更加美丽。街坊邻居、亲戚朋友经常聚一聚,一杯茶、一顿酒,有谈不完的陈年旧事,叙不尽的亲情友情;无论是在戏楼、茶馆、酒店还是在街头巷尾,聚在一起就能聊上半天。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与老城、运河一起缓缓渡着岁月。

“此情此景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风再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恍然间,我被孩子们高亢嘹亮的歌声从拉回了现实。是啊,我们都唱过“黄河大合唱”,背诵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不朽诗篇,也吟诵过无数次高山大川河流湖泊,可为什么却偏偏忘记了身旁最亲近的运河?

  用仅剩的一只眼睛,看看我身上,早已是痕迹斑驳;看看身边的运河,似乎厌倦了千年的喧闹,在这片热土上悄悄睡去。清中叶以后,政治日益腐败,水利连年失修,运河运输功能大为下降。因长久停运,河水几近干涸,满目疮痍。往昔的繁荣已沉寂下来,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因年久失修而破落不堪;许多的河道也被堵塞,往昔那种“舟楫如云、帆樯蔽日”的景象消失了。

  我向远处望去,夕阳垂落漫天火光依旧美丽,可我看不见寻常巷陌喝茶下棋,谈天说地的临清闲人;取而代之的是与运河古调格格不入的一排垃圾箱,风一吹,垃圾便张牙舞爪,满目凄凉。我看不见树荫下熏着艾叶、摇着蒲扇乘凉的老人,被大人们咯咯逗笑的孩童;却是杂草肆虐,萧条破败景象。“一条河,兴盛了一座城”的故事成了童话。从此,这条河,这座城,被流光染成了灰色。

  现在,他们都走了,但石狮还在,只有我依旧固执的守护着你――我们的运河。可是我不信呀!这还是让人流连忘返的那个“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的临清小城吗?这还是我一直坚守的那个“舟楫如云、帆樯蔽日”的运河吗?西风肆虐,海棠花落,那是春天在滴血啊!我的运河,你还在沉睡吗?

申遗梦想一朝圆,运河永续建奇功

  有一天,我听到了运河整改复航和决定申遗的消息。是他们听见我声嘶力竭的呐喊了么?

  阳光下的垂柳投下一片绿荫。鹅卵石铺成分小路一直延伸到河对岸。青石板上,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的妈妈,一边清洗刚从菜园里拔出的附着新鲜泥土的蔬菜,一边给难缠的娃娃讲着大运河以前的故事;远处一座座白墙红瓦的小院……我的运河,终于又恢复了往昔的热闹,终于又有了颜色。

  春天里,偶尔有几只小船,撑着竹竿从古桥下面悄悄划过。我看见古桥上走下三五个西装革履的人,我从他们口中得知,临清小城将会带来巨变,我的运河,不久就会苏醒了。他们说:“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因运河而兴,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感情。近年来,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聊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对运河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以运河申遗为契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让运河重现昔日的繁华。

  于是,在晨曦氤氲着的水雾中,我看见了,有一群人建立起大运河申遗领导机构,对遗产点进行了实地考查和考古发掘。后来,大运河七级码头、土桥闸与济宁南旺分水枢纽遗址作为一组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临清市文物事业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

  于是,在烈烈焦阳灼热炙烤的古桥上,我看见了,他们在加强对遗产点、段的修缮和整治。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对运河沿线的聊城山陕会馆、临清运河钞关等重要文物建筑进行了修缮,并实施了周边环境治理等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

  于是,在夕阳晕染河水两岸的浓浓绿意中,我看见了,他们在加强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延续运河文脉。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以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一批又一批前来旅游的参观者,展现着运河文化的风采。登上位于聊城旧城中央的光岳楼之顶,确是水城之美尽收眼底。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环绕聊城古城一周,也为运河增加了灵气。

  听说那年六月的风很大,把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吹遍了华夏。我终于抑制不住泪流满面,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消息啊!我的运河,它是鲁西平原,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上的璀璨明珠;它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它经历了多少屈辱和不幸、辛酸与苦痛,却依然繁荣美丽;它虽听不见商贾云集的喧闹声,却有商贩热情的吆喝声。它虽不见码头上娘亲苦等儿子的情景,却有儿子陪母悠闲散步的风景;它虽不见当年的富庶与繁盛,却将探寻运河灵魂的申遗新梦婉婉到来――我身边的大运河,终于醒了!

  也许在苍茫的时空中,我身旁的大运河只是匆忙划过天际的流星,但它曾经在鲁西平原上有过兴盛与繁荣,有过意气风发,曾经创造了无数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漫漫,人悠悠,千年大运河旱了又满,盈了又亏,就在这盈亏之间,依水的人家完成了生命的一代代更迭。沧海桑田过后,临清人民依然热爱它,我依然守护它。我们知道,改变的是她的容貌,不改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不变的是它的气质与灵魂。

  夕阳映入眸子三四分,运河边,有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用两岸杨柳的枝杈做笔,像是把今天的运河风景,如泼墨一般,泼划在运河中,墨香升腾,让大运河历史长存。寻常巷陌,树荫下一个是熏着艾叶,摇着蒲扇的乘凉的老人,平和直白却声情并茂地给一群调皮娃娃讲起运河的故事……

 

      作者:张晓洁,山东省聊城市。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山东段)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