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卫华:激流险境当数清江大闸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26

(编者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江大闸坐落在里运河畔,曾目睹了里运河的沧桑变幻。每当我信步在运河两岸,总会情不自禁地观望清江大闸,望着她历经六百年风雨的洗礼,总想在她的身上寻觅当年那千舟竞发的场景、百舸争流的印记,想起船工们越过清江大闸时的身影和惊险画面。

  据曾经采访的老前辈俞老大介绍,里运河在上世纪的一九五八年之前,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同时也是咱老淮阴水上运输的主要通道。由于清江大闸像人的脖子,所以,南来北往的船工们不仅要有过硬的驾船技能,更要具备非凡的豪气和胆量。当年的清江大闸位于淮阴旧城的东北部,横跨里运河两岸,闸门宽仅七点二米,上下水的落差通常有三十公分之多,每遇洪水季节,落差就更大。加之上游的清江北门桥为险桥,严重碍航,那洪水一来,便水流湍急。而闸下,则溜塘深广,浪涛滚滚,每经此处,那行船之人,望之眼花缭乱,过之心惊肉跳。那年那月,凡下水船过闸,船主们均称之为“闯关”,因为稍不留意,便船撞石壁,船毁人亡。于是便有众多过闸者,经过之前焚香祭祀,祈求神灵保佑。而上水船过闸,船主们均称之为“过境”,为顺利通过,也是爆竹纷飞,锣鼓齐鸣,一阵声响之后,便用两盘钢丝缆绞关,将顶流的船驳安全拖出大闸。

  当年的清江大闸,可谓是“一夫当关”,险象环生。除了洪水的原因,还有就是闸室、闸墙建造得极不合理,闸口桥建在一个急弯上,弯度接近九十,下水船出了闸门就是陡岸。因此,船舶将近过闸之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摆正船位,如果船位不正,必然船毁人亡。而随着水流的船舶过闸,却如离弦之箭,在一出闸之际,必须马上拨转航向,只有车、舵、驾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形成共同抗流的合力,船舶方能转危为安。否则,船只就像脱缰的野马直冲陡岸。而船舶上水过大闸,虽不如下水的危险,但由于水流太急,所以船队顶流过闸,只能一条一条地分别拖过。因此,所有船舶经过清江大闸,其实就是一场人与运河的较量,人与自然的比拼。在咱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如安徽的渔梁坝,四川的都江堰,都堪称历史上流芳百世的水利建筑经典。可六百年前,这驻守淮阴、建造清江大闸的朝廷官员和漕运大丞,确将大闸造得蹊跷古怪,不可思议,让她几百年来斜躺在古老的运河之上,不仅给过往船只通过增加了太多太多的难度,也给南来北往船工生命的安全频添了危险的系数。

  不过,当年淮阴轮船分公司的一帮船老大们,则不以为然,他们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船工。在他们眼中,往返于清江大闸则是小菜一碟。问道其中的秘笈,俞老大则毫不掩饰地娓娓道来:“那过闸,靠的一是凝聚合力;二是集中精力。合力即驾驶、水手配合默契,劲往一处使,巧往一处用,形成一股绳。精力即专心、专神、专注,需要气定神闲,胆大心细。”正由于那时的轮船公司有这许多的过闸高手,在该公司的航运史上则很少发生栽在清江大闸的水上交通事故。

  运河之险险在清江大闸。1958年下半年,古老运河的整治和上游淮阴船闸的兴建,有效地控制了里运河的水位落差和水流速度。从此,清江大闸上下游的水势趋于平缓,那险象环生的行船之景和人水斗法的惊险画面,也就成了运河人无法忘怀的历史印记,成了行船人留在心中的美好回忆。

 

  作者:申卫华,江苏省淮安市。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