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柏年:姚江上远去的小货轮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7-02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延绵几千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在绍兴段称为四十里河、宁波段名姚江,在宁波三江口与奉化江交汇后入甬江。过去在陆上交通尚未发达之际,水路则是相当红火。当时从上虞县的通明闸下到余姚县城老江桥(通济桥)码头,就有一支船队,因主要承载着城乡间的货物交流,人们习惯称其为“小货轮”。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过船闸水道)

  提起这趟小货轮,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有深刻的记忆,沿河两岸方圆几十里的百姓走亲访友、进城买卖都少不了它。

  早些年,余姚的经济在周边几个县中可谓独占鳌头,有“小上海”之称,我家乡的山区属四明山脉,山里的特产深受城里人的青睐,在当地不看好的价格到了余姚城就能翻番。

  譬如秋天的小柿子俗称紫红柿,从山上采下的收购价才五分一斤,稍加处理后在余姚就可以卖两角一斤。不过,一般外地人不便在市面上叫卖,货轮一到码头就有本地小贩以稍低于市面上的价格成批收购。所以,担着百来斤柿子上一趟城可有十来块的收入,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小货轮的航速大约每小时五公里,加上沿途要停靠十来个埠头,不到二十公里的水路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好在票价便宜,全程才五角。为了赶上早市的尾巴,只能把开船时间提早到凌晨四点半,夏天倒是天已有些亮,冬天就难了,从家到码头有五、六里地,那会儿没有路灯,手电筒属于高端用品,一般人买不起也舍不得买。

  单走夜路倒没啥,关键是要肩挑一百多斤的货物,要是再碰上阴雨天就更麻烦了。还有那候船的时间也不好掌控,在那时闹钟不是一般家庭有的,更不用说手表了,掌握时间全凭感觉。

  家有老人的就有明显优势了,我那七十多岁的爷爷可以依据月亮的位置推算时间,凡我们要坐船前一天就告诉他,到时间尽管放心睡,误不了。遇到阴雨天就只有瞎曚了,经常是半夜赶到码头,上不了船只能蜷缩在码头边的屋檐下,那才知什么叫漫漫长夜。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后来运输社为了方便乘客,特地在开船前半小时先鸣笛两下,临开船前十分钟再响第二遍,这样一来那种彻夜等船的情况没有了,但路程在半小时以外还是常为时间纠结。

  小货轮由一艘机船拖几条蓬船,另有一条有正规座位的客船,可以透过玻璃窗看河两边的风景,没有多少行李的乘客和小孩往往争坐这客船,后来的只能在蓬船内将就,那蓬是弓形的,人在里面只有在中间才能直着走,高个儿还需弯腰,人猫在舱内什么也不能做,只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马达声和汽笛鸣。四个半小时那才叫煎熬。

  多年来,小货轮在城乡交流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功绩,人们的喜爱还在于它的准确的报时作用。冬天,下午四点半那熟悉的“嘟”“嘟”声响起时意味着可以收工了,附近村庄顿时炊烟四起。但在夏天,那正是天气刚凉爽农活出效率的大好时机。

  后来,公路多了、汽车普及了、营运线路扩展了,四个半小时的水路在陆上只要四十分钟,小货轮也只能是远去的记忆了。不过,近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将运河的延伸段改造一新,运河的面貌也是今非昔比。

 

  作者:上虞区乡贤研究者 董柏年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浙江段)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