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乃中·青春记忆系列④青县大运河里拉冰的汉子们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3-21

    我出生在大运河畔的河北青县,十八岁前几乎没离开过那里。我的童年、少年都是在那里快乐的度过,那里有我的玩伴、我的同学,我的美好的记忆。八零年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就算离开了家乡。青春记忆系列,是我想家、想父母、想同学时随笔记下的小文。——吴乃中

(编辑配图)

  “美丽的大运河,你从久远的春秋走来,带着祖先的愿望、先民的期待,流过我的家乡。千百年来,北国严烈的冰霜,没有把你的心脏冻结,南方灼热的太阳,没有改变你豪迈的性格。你从不歇脚,养育了华夏儿女千秋万代,你浩大的船队,沟通了中国南北血脉-----”

  四十多年前,大运河的水还是奔涌着的,春、夏、秋三季运河里来往的船队,显示着运河的繁忙。每到冬季,尤其是“数九”以后,河面结冰,船队消失了,运河就平静下来,像个不声不响的孩子。“四九”前后,在县城运河木桥两旁的冰面上,就聚集了一群壮实的庄稼汉子。他们要利用这短短的二十来天的时间,储存下足够的冰块,保证夏秋季节使用。他们就是运河里拉冰的汉子。

  这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诗经·豳风·七月》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写的就是农民在冬天为王室采冰和藏冰之事。但是,这个职业也消失很多年了,估计五十岁以下的人,大都没有见到过。

  四十几年前,还没有冰箱,也就无从谈起制冰和冷藏技术。因此,夏秋季节打捞出的鱼虾的冷藏和运输,炎热夏季人们喝几口冰镇汽水,以及一些其他的特殊用途,都需要冰块。这些冰块就需要在冬天采集并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就出现了这个,每年冬季短暂的特殊工作——“拉冰”,也就有了拉冰的汉子。那时正是农闲季节,许多农村都要组织劳力去天津等地拉冰,作为副业赚点钱补贴家用。

  拉冰最好的季节是“四九”前后二十来天时间,那时正是冰块冻得最结实的时候,便于运输和保存。那时大运河的水,不但好喝,而且各项卫生指标要远远优于湖水和坑水,几乎不经处理就能饮用。人们把冰块储存在地下冰窖里,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冰与冰之间垫上稻草,防止冰块冻在一起,便于取用,最上边的冰上盖上稻草后,再盖上厚厚的棉被。用厚厚的棉被和黄土封上冰窖口,到炎热的夏季时再使用。那时,大哥就偶尔通过朋友给我们带回几个冰块,凉凉的、甜甜的,好吃极了。当时县里的冰窖,在县糖烟酒公司院里的,冰棍儿、汽水车间旁,也就是现在县医院南门和新华路交接的东北角那一片去处。

  再说那在大运河拉冰的人,都是县城周围农村的人,他们组织纪律性很强,分工细致合理,干起活来特别流畅,基本不需要别人指挥。有四五个壮年汉子,他们是整支队伍的核心,只见他们手持冰镩,在选好的冰面上,由河心向河边,依次凿开冰层,切割出宽1.5米,长2米左右的长方形冰块,两人配合将冰块滑上冰面。此时观察这块冰大约都是二十来厘米厚,一根根立柱样冰的结构看的清清楚楚,虽然河水带着泥沙而略显黄色,但整块冰却是白玉无瑕、晶莹剔透。真佩服凿冰人的眼力,他们凿出的冰块几乎一样大小。其他人将冰块推到河边,四到六人用特制的工具,牢牢地抓住冰块,将冰块抬上河堤。

  河堤上是两人一组的真正的拉冰的汉子,他们大都年轻。凿冰的汉子要有经验,自河里向上抬冰的汉子要有力气,拉冰的汉子相对就没有太多的要求了。由桥头沿新华路将冰块拉到位于医院南门处的冰棍儿厂的冰窖,尽管那会儿还是木桥,引桥的坡度比现在小,但一路都是下坡,也就不需要太大力气 。拉冰的汉子,两人一组,把整块冰直接放在地上。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绳子上绑着特制的铁钩牢牢抓住冰块,前面的人不用怎么用力,只是掌握好方向,但后面的人,有时则要用力拉住冰块,防止它跑的太快。几乎是一路小跑就拉到了糖烟酒公司门口。把冰块顺着黑乎乎的洞口,放入地下冰窖。我们那时就跟在拉冰人的身后,往返奔跑着嬉闹,直到天黑。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拉冰”这个职业也消失了。每到盛夏时节,在我偶尔拉开冰箱取出冻好的各种形状和口味的冰块时,会突然想起当年大哥带回的那几块运河里的冰块,想起那一路小跑拉冰的汉子们,想起嬉闹玩耍的的我们。

      作者:吴乃中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