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07
编者按:说起长城抗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大多是《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既是29军在喜峰口用大刀铸就的英雄叙事,又是抗战的精神图腾。然而,此战的关键一役,不在喜峰口,而在古北口。70昼夜“激战中的激战”,我们输掉了战役,却赢得了民族觉醒的时间。喜峰口与古北口,恰似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两极:前者如烈火,以大刀劈开“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证明“意志可弥补装备差距”;后者如寒铁,用血肉验证现代化战争需体系化防御,暴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积弊。长城抗战虽以失败告终,但在国人心中,万里长城永不倒。“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由此诞生。
人文之光网将陆续推出“血筑长城”系列文章,敬请期待!
29军的大刀队
将军楼
王以哲见中央军的人来了,立马改口说:你们来得刚好,112师可以撤到二线了,25师接替112师到一线去。
关麟征当时就急了,面对日军主力,一个25师无疑太薄弱,而且有些人员和物资还在路上,怎么能让112师这个齐装满员的部队离开主战场?
关麟征要112师在一线防守,25师在古北口南城占领二线阵地,并说:“如果112师阵地被突破,25师一个反攻就把敌人打回去,恢复阵地。”
几方争执不下,关麟征私下问杜聿明,你怎么看?
杜聿明不愧是黄埔一期的智将,他分析:从地形上看,长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得之则占先制之利,可以瞰制敌人;失之则处于不利的态势。
112师已无斗志,如果执意让他们守长城,我们守二线,恐怕打着打着,就会出现他们扔掉制高点跑路的情况,到时候我们更难受;不如我们接管一线阵地,让112师保护我们侧翼,这样既能做二线,又能分担一点正面的宽度。
关麟征听了杜聿明的话,气更不打一处来:问你怎么看,只是想让你支持我。你倒好,也让我守一线,坚决不行!
三方从午夜一直争执到凌晨4时,突然前线来报,高地争夺战已经打响。显然,这时候换防也来不及了,王以哲军长拍板:112师守一线阵地,25师占领古北口南侧二线阵地,就这么定了。说完,他就带着部队撤走了。
张廷枢不仅不想战,而且颇有怨气,据其后代称,他对关麟征坚持让112师顶在一线非常不满,视中央军为“督战队”。由此,埋下了坑队友的伏笔。
天亮后,日军主力陆续到达,下午发起猛攻,重点就是112师守的一线阵地——370高地和将军楼。占尽地利的370高地,仅顶了半小时,就被日军攻下。
随着一线破防,二线的25师也投入战斗,日军、东北军、中央军围着将军楼这座敌楼厮杀了一天一夜。日军连夜将大炮运上先前攻占的370高地,居高临下开始猛轰,日军第8师团长官还亲临前线指挥,到11日中午,将军楼失守。
十万火急之时,张廷枢想的不是绝地反击,而是打电报到北平去抱怨。他的父亲张作相和老上级万福麟的来电,电中让他“相机行事”。于是,张公子真就趁着月黑风高夜,在未与友军联络的情况下,擅自撤出阵地,向北平方向跑了。
早上,日军发现蟠龙山长城一线的高地和古北口北关、卧虎山都无人防守,瞬间在全线占据了制高点。他们居高临下地向25师发动攻击,并趁机割裂了戴安澜团与主力的联系。
饶是杜聿明有儒将之称,也忍不住破口大骂。
骂也解决不了问题,师长关麟征怕戴安澜团被团灭,亲自带王润波团去抢占日军立足未稳的高地,以便和被分割包围的部队取得联系,稳住战局。
半山腰,他们和日军的一个小队短兵相接,混战中,关麟征被手榴弹击中,五处伤口往外冒血。
战斗过后,关麟征说:他本不该被手榴弹炸伤的。遇到敌人时,他身旁的小战士立刻向敌人投掷手榴弹,但由于不熟悉使用,未拉引线就投了出去,又被日军拉开引线返投了回来。
浑身是血的师长,推开了给他包扎的战士,大吼一声“给我往上冲”,士兵的士气又高涨起来,不仅攻上高地,还打出缺口,让戴安澜团安全撤退。
当关麟征被担架抬下阵地时,一路上,只见鲜血染红了黄土地和青山石。让他尤其痛心的是,149团团长王润波,黄埔三期,没能活着回来。
《大公报》主笔张季鸾亲自为关麟征撰写社论《爱国男儿 血洒疆场》;台儿庄大战后,日本指挥官板垣征四郎说,关麟征的一个军,顶得上中国十个军的战斗力;在这次行动中被救下的戴安澜,成了马革裹尸还的远征军名将。这些都是后话。
开战第一天就临阵换将,对接替他的杜聿明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崩开局。
国军原计划5万人驻守古北口一线。现在一万人的东北军跑了,而中央军增援的二万人和重武器都在路上。
日军全线居高临下,向古北口关城中的25师发动总攻。25师仅凭古老的关城抵抗,基本是死光一层退一步,坚持到12日下午3点,已然全面崩溃,不得已退守到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预备阵地。
这场战役不仅是北平抗日第一战,也是中央军主力和日本关东军在华北的第一次正面对决。日军三天伤亡2000余人,战损五分之一,第8师团在写给上司的战斗报告中称:此战为整个长城战役中,激战中的激战!
将星闪耀的25师,三天伤亡4000余人,杜聿明后来总结教训说:该师是年初刚扩编而成的,新兵连坦克飞机都没见过,就匆忙北上抗日,装备也不行,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他们以4个团阻挡优势之敌,既无坚固阵地可凭,友军又不协力抗战,加以官兵虽有抗日爱国热忱,而无对日作战的经验和技术,以故伤亡惨重。
这些军事分析,乍一听很有理,但在29军的胜利面前,不值一提。
未完待续,人文之光网将定期更新“血筑长城”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来源:节选自《北京日报》2025年7月22日,第9版;作者:孙文晔;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