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纪事》 发布时间:2025-07-25
在清末光绪年间,繁华的通州南门内有一家名声很大的田家筲(shāo)铺。这是一家前店后厂式的木匠作坊,专门制作修理各种水筲、醋筲。这一行业,旧时被称作攒筲业。当年在通州南门附近,只要有人打听田家筲铺在哪里,就连小孩子们都会知道。田家后人之一的田玉斌老人现年91岁,居住在西集镇辛集村。老人家虽然年事已高,可是身体依旧很硬朗。记忆力清晰,只是听觉不太好,与他人说话时需要戴上助听器。出于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笔者经常与老人家一起聊天,知道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老事情。
据田玉斌老人讲,自己的爷爷和曾祖父,最初是京东一带有名的锡匠,俗称锡蜡匠。利用自身精湛的一门手艺,专业制作销售各种民用锡器。这是集木工技术与铸造工艺于一身的综合手工业,对于从业者技术要求很高,不仅要懂得制作模具的木工技术,还要懂得金属锡的熔炼技术。一批生产订单确定下来之后,按照锡器铸造工艺要求,先制作出各种模具。把锡装进特制的容器里面,经过高温溶化后,倒入各种模具里面,等到冷却后,拆除掉模具,再经过手工打磨、抛光、上蜡,就成了精美的蜡扦、锡灯、酒壶、茶盘子等民用锡器。除了少量在自家门店销售以外,大多数还需要家人担着扁担,挑着两只大筐,装上各种锡器,到北京城各地沿街叫卖。
在当时,锡器属于比较高级的家庭耐用商品。买家也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在社会上比较有地位的一些人士。因此,作为有一技之长的锡匠,制作、销售各种锡器,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田家有了一些资金后,为了在繁华的通州城里有个固定营业场地,在南门内买了临街的两间房,以前店后厂的方式继续经营。后来,由于时代不断进步,铝制品、玻璃制品的大量出现,锡匠这一行业受到很大影响,出现了不景气的现象。田家为了生存,只好改行儿经营起了筲铺。
虽然田家筲铺的店面不大,可由于手艺精湛,加上价格合理,很快在行业内站住了脚。到了田玉斌父亲这一辈,业务量逐渐增加。如果还是按照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两间房的店面就有点儿施展不开了。田玉斌父亲考虑再三决定,自己继续在店里负责业务销售。精通木匠手艺的几个儿子回到农村老家,把家里的几间土坯房当成制作场地。大量的筲制作完成后,再用牛车运到城里的店面销售。
按照不同的用途,筲可分为装醋的醋筲和装水的水筲等。这其中制作难度最大的是醋筲,它是当年酿醋作坊里必备的专用容器。醋,属于带有酸性的液体,对木材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醋筲制作难度,比水筲还要大很多,需要用特殊工艺处理后,才能满足技术要求。当年通州一带有大大小小很多酿醋作坊,每年所需醋筲数量很大。通过多年不断摸索创新,田家筲铺在这方面有了很多独门绝技,精心制作的各种型号醋筲,不仅经久耐用,而且价格合理,交货及时。因此,承揽了其中绝大部分业务。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各地供销社所属的酿造厂,还经常登门邀请田家后人制作、修理各种醋筲。后来,由于金属、塑料容器大量出现,木质的醋筲被逐步取代。水筲,顾名思义,是必不可少的家庭盛水用具,也是比较常用的民俗老物件之一,具体是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已经无法考证。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铁质水桶出现以前,水筲一直是我国劳动人民担水的主要工具。
攒筲业,属于木工行业的一个分支,技术要求很有讲究,换句话说,是个很细致的手艺活儿。技艺传承往往是世袭家传,祖祖辈辈专吃这一行。有些年轻人的父母,为了让儿子未来能掌握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便花钱或者凭借各种关系,让儿子拜个木匠师傅学手艺。只要用心学,学徒几年后,就可以掌握大梁、檩、桌子、椅子等比较简单制作的技术。要想自己能独立制作醋筲、水筲,还是很困难的。
水筲所用木材很讲究,一定要选用杉木。学名叫杉树,北方人俗称大杉篙。其种类繁多,在我国北方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等地,温暖湿润的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地区分布更广,而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还要数秦岭淮河以南出产的。其树干高大、笔直,生长速度比较快。其木材特点:耐腐蚀,坚韧富有弹性,纹理通顺,广泛用于造船、建筑等领域。
作为一个合格的木匠师傅,必须要会精心计算各种不同的尺寸。制作水筲更是如此,每一项都需要仔细计算。板材开出来后,再用小锯锯成所需的适当尺寸。首先要制作出四只加厚的筲架板。它是承重的主体框架,四根板要面对面放置在水筲中心部位。顶端还要加上一只横梁儿,俗称提手儿。用扁担担水时,所有重量都集中在横梁上。铁质的扁担钩子挂在上面,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磨损现象。所以,制作横梁儿需要比较耐磨的硬杂木,当地的槐木、杜梨、桑木、枣木、榆木等,都可以胜任。
用刨子将其余木板儿四面加工光滑,外观为里侧稍窄,外侧稍宽,木匠行话称之为梢。为了节约用料,降低成本,制作水筲底板儿时,尽量不用独板儿。所谓独板儿,就是一块完整的木板儿,不用拼接,做起来很省事。而拼接起来的底板儿,就要费一番功夫。找来两三块合适的下脚料,一个人帮忙按住,另外一个人熟练划出黑色圆圈儿。放在小凳子上,一脚踩住,正手握住锼弓子。这是拉圆儿的专用工具,由一根布满锋利小刺儿的细钢丝和握把组成,上下一拉一拽,很快就能完成。经过细心拼装,不一会儿,一个满月状的底板儿就做好了。
由于水筲是由20块木板儿拼接成的一个圆形整体,这就需要上下两道铁箍加以固定。铁箍,制作比较简单,用一根薄铁条,加两个铆钉精心打制而成。一对儿水筲需要用4道铁箍,上面的直径36厘米,底部的直径34厘米。为了保障组装顺利,先找来一块平整的大块木板。三个人蹲在地上,底板儿放在木板上,外面套上一道铁箍。一个人双手撑起最上面的铁箍,两个人面对面把筲架放稳定,旁边有人帮忙快速把木板儿插进底板儿与铁箍之间。
由于木板儿形状都是外面宽,里面窄,相互之间一挤压,产生了一股向心的力量,最终组装成为一个整体水筲。再用木锤子由里向外轻轻敲击,把凹凸不平的地方找平,行话叫做找齐儿。最后将水筲放在清水里浸泡两天,木板儿吸收了大量水分后,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将相互间的缝隙充分挤满。只要长期保持湿润,水筲就会滴水不漏。
(来源:《北京纪事》2025年7月刊;作者:王安;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