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文化论坛特别策划|中轴线上青春觅知音——烟火人间之音

中轴线800年的老城骨架,它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贯穿其间的烟火气。中轴线的烟火气,是生活在其间的北京居民世世代代聚拢而成的。叫卖声、火锅咕嘟声、相机咔喳声、铛铛车行进声等等,声声入耳。让我们跟随来自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的脚步去寻觅中轴线上的“烟火人间之音”。【详情】

中轴十二时辰·酉时 | 数字光影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也是探索数字化技术在保护传承中应用的过程。2023年,钟鼓楼创新展陈,推出“光影秀”,成了网红打卡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任贺艳,讲述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古今交融,通过科技手段创造北京中轴线上全新高质量生活场景。【详情】

中轴十二时辰·申时 | 文化活力

北京中轴线传承着悠久的中华文明,承载着当代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成为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从拉脱维亚来到中国留学的安泽Anzelika Smirnova行走中轴线,沿着永定门公园、大栅栏、杨梅竹斜街,与民间乐队、非遗传人等老北京人交流,感受古老文化的新生活力。【详情】

中轴十二时辰·巳时 | 申遗之路

在北京中轴线保护申遗历程中,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是申遗保护文本团队负责人。他追忆20世纪40年代梁思成先生就提出北京中轴线是重要遗产,七十年后的今天,把它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是对前辈传统的延续。随着对中轴线遗产价值地持续挖掘,北京中轴线成为阐释中华文明五大特性的重要载体。【详情】

中轴十二时辰·午时 | 科技保护

12年的北京中轴线申遗之路,见证了北京地区对文物的保护,率先从抢救性保护过渡到预防性保护,引领全国,这其中科技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跟随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遗产预防保护部主任、研究馆员张涛,见证万宁桥“减负”等中轴线遗产点保护的新时代历程。【详情】

中轴十二时辰·卯时 | 正阳雨燕

很多老北京人是听着正阳门上雨燕的叫声长大的,正阳门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城门,北京雨燕在此已生活六百多年。正阳门雨燕保护者关战修为我们讲述了多年来保护雨燕的历程,其中救助雨燕“强哥”的故事动人心弦。每年七月雨燕离开,次年四月归来,其迁徙路线与古丝绸之路相近,可谓是“一带一路”的生态文化大使。【详情】

中轴十二时辰·子时 | 考古揭秘北京中轴线南段历史面貌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也离不开考古专家们的辛苦付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张利芳自2021年接到挖掘正阳桥的任务后,在考古工作中发现了正阳桥镇水兽、正阳桥本体、中轴历史道路等重要遗迹,揭示了北京中轴线南段的整体面貌,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了有利的实物证据。【详情】

中轴十二时辰·丑时 | 当北京中轴线遇到星空摄影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公众积极参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实验学校学生杨天霖巧妙地将星空摄影与北京中轴线结合,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不仅在中轴创意大赛中获奖,还让更多人了解到北京中轴线与星空的历史渊源。【详情】

北京中轴线数字焕活真的神了

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7.8公里、距今700多年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然而,在北京中轴线的任何一个遗产点都无法一览壮美全局。如今,测绘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科技和文化相融通,让中轴线拥有了“数字三维实景”,一部手机便可将中轴线一眼望尽,一砖一瓦尽收眼底。【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