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穿越时空的城市脊梁

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文从北京中轴线的由来、方位以及空间特性等几个方面逐一介绍,力图带大家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构成要素、保护原则。【详情】

中心特稿 | 北京中轴线蕴含中华文脉的精神内核

2024年7月27日,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而作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中轴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得到世界广泛认可,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详情】

手铲下的中轴画卷——道路、桥梁、沟渠再现中轴线南段历史原貌

北京中轴线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历史价值。其纵贯全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北京中轴线始自元代,发展完善于明清,并对后世城市规划建设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可以说,北京中轴线自古至今一直在传承、在发展,是一条富有旺盛生命力的城市规划轴线。【详情】

左与右,北京中轴线蕴含的文化奥妙

不久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曰“中轴线”,“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中国建筑史》)。其所蕴含的文化美学是由与之共生的“左祖右社”、左右对称、“左文右武”一道来展现的。【详情】

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

元、明、清三代的北京,是中国古典都城文化发展的顶峰。作为都城主题建筑的中轴线,浓缩了自夏、商、周以至宋、辽、金营国的历史轨迹,积聚了几千年的都城建筑精华,承载着博大的智慧和深邃的哲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详情】

北京中轴线气候印记:5G及AI技术为古建穿上“金丝软甲”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那么,气候对中轴线发展变迁有何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守护这一古老的世界遗产?小编来带您一起解读~【详情】

北京中轴线里蕴含的中华智慧

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串起北京壮美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长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都城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极致展现,体现中国古人理想中的“秩序之美”,展现出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北京中轴线是一条什么线?15处遗产构成要素都有哪些?北京中轴线有何文化内涵?一组中华文化学习笔记带你了解收藏学习!【详情】

讲座 | 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

故宫古建筑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建筑智慧,还被古人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包括建筑布局中的“五行”理论、建筑命名中的儒家思想以及避暑、御寒理念等。本次讲座,我们将通过对故宫古建筑与古人相关文化理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帮助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理解古人的故宫营建思路,从而进一步了解故宫建筑的历史脉络。【详情】

什么是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来一场穿越,全面了解北京中轴线。【详情】

一根线,一座城——北京中轴线是什么?

北京中轴线申遗,2009年首次提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之作为北京老城保护的“一号工程”。2022年,北京中轴线进入加速阶段。这条线有什么重大价值,值得花如此大的精力去保护?北京中轴线,肇始于元,成型于明,完善于清,发展于近现代,距今已有750余年,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