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政权。元朝在燕京建造大都城时,充分借鉴和继承前代都城营建的理念,深度融合农...【详情】
元朝覆灭,大明建立,开启了276年盛衰交替泱泱帝国的历史。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夺权登基之后,便谋划迁都北京,随后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详情】
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寿终正寝,为一直觊觎中原的清朝提供了定都北京的历史契机。清朝在继承明朝宫廷制度和完善中国历代礼制...【详情】
人们常用“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这句话,来诠释积淀深厚的北京历史文化。所谓“八百多年建都史”,起点就是金中都。金天德三年...【详情】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的正门,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关口,与内城正阳门相对。永定门取名永定,寓意永远安定、江山稳固。永定门建成...【详情】
北京长城,尤以明朝中后期修筑的长城最为精坚雄壮,保存最为完整,这与谭纶、戚继光两位文臣武将“固塞守边”的防御策略密切相关。在边关...【详情】
走进北京西山深处,透过门头沟雁翅镇的叠层石,可以一窥生命之初的活动痕迹;比较妙峰山镇的岩石,可以追溯“雪球地球”时期的生物演化;...【详情】
周口店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西的龙骨山上,是“北京人”的摇篮。1929年,“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在这里发现,成为古人类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详情】
贞元元年(1153),金朝第四位皇帝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并改燕京为中都,拉开了北京八百余年古都历史的序幕。金中都的建筑格局和宫室制...【详情】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孕育了北京人、北京城,奠定了北京城市的自然本底和文化底蕴。为深入挖掘和阐释其历史文化内涵,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详情】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晚期,集中国南北园林艺术、欧洲园林建筑风格于一身,被誉为“万园之园”。从雍正帝到咸丰帝,五位皇帝在此避喧听政。...【详情】
明永乐至嘉靖年间,为拱卫京师安全,防止蒙古部落南下袭扰,16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修建长城达几千公里,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详情】
明初,明军大举北上夺取元大都(今北京),将其残部驱逐到大漠以北后,在燕山一带修筑大量易守难攻的隘口,以加固长城防线,由此奠定了...【详情】
战国时期,燕国北有山戎、东胡等游牧民族袭扰之患,南有齐国、赵国等诸侯国进犯之忧。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保卫国都,燕国先后修建了...【详情】
北京境内的长城,最早是哪个朝代修筑的?2005年,北京大学考察组在门头沟发现的指捏纹瓦,揭开了距今1400多年北齐长城的神秘面纱。这一...【详情】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