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数九过寒冬,春归亦有期

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3-12-22

      北京时间12月22日11时27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古人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

  冬至·三候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就是冬天潜伏的阴气到了极点。

  一候蚯蚓结。古人云:冬至节,春之先声也。然而,笼罩天地的肃杀阴寒之气却仍然是剧烈的,甚至更加浓厚了。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交相结而如绳也。

  二候麋角解。冬至二候“麋角解”的时节,正是“一九”,最冷时刻的伊始。此时,属阴的麋感受到阳气的生发,开始掉角。还记得夏至初候“鹿角解”吗?那时恰恰相反,是属阳的鹿感受到了阳气始衰、阴气渐发,鹿角便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冬至三候“水泉动”讲的是深埋于地底的水泉,因为阳气的萌发而温热地流动。当极寒把人们纷纷驱赶到室内“蜗居”,让人贪念着那不可或缺的温暖之时,美丽的物候现象,给我们带来了寒冬里的喜悦。

  冬至·习俗

  冬至,是一个我们中国非常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冬至吃饺子

  大家最熟知的便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河南人冬至吃饺子又称“捏冻耳朵”。相传张仲景回南阳时适逢大雪纷飞,他看到有乡亲的耳朵冻坏了,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下锅煮熟后盛给百姓。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吃饺子的习俗,连带还有“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冬至·五事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包汤圆,煮水饺,吃火锅,驱寒暖心,热热闹闹,人间美事。

  安身静体,休养生息。古人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忙了一年了,记得给劳累的身心一个休憩的空余。

  及时添衣,健康无虞。天寒地冻,愿你有衣暖身,有人暖心;愿你爱护自己。

  数九待春,如意安康。一幅《九九消寒图》,可以让你诗意地度过漫漫长冬。

  准备礼物,以迎新年。冬至意味着一年将尽,新年了,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准备一份暖暖的心意吧。

  冬至·诗词

  冬至,福至!祝您:心有所念,皆如所愿。

      (本条由京社科综合创编;资料和图片来源于光明网、“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央视网”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等)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