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4-08-0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其中农业文明是主干。中国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在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成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王祯农书》里讲,“器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不断发展演变的农业生产工具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犁是古代中国最重要、最典型的农具之一,中国犁的发明领先世界2300年左右,它所带来的变革,使中国农业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犁的前身——“耒”与“耜”
骨耜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在铁器时代到来以前,“耒”与“耜”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耕地挖土工具,是从原始社会中期到商周时期主要的农耕工具。耒的下端是尖锥式,耜的下端为平叶式。耒是从采集经济时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发展而来。单尖木耒的刃部发展成为扁平的踏足板状刃,就成为木耜,于是破土阻力大为减小,还可以连续推进。它们的发明使种植由穴播变为条播,谷物产量大大增加。早期的耒耜都是木质的,《周易·系辞》说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因此不容易保存下来。不过,在陕西临潼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过使用双齿耒挖土留下的痕迹。后来,人们又逐步将木耜改成石质或骨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等地出土了很多石耜,其年代最早可达八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以后,耒耜被普遍安上铁质的刃套,刃部加宽,器肩能供踏足之用,原来踏足横木取消,耒耜就发展为“锸”,这就是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的铁锹的雏形。而把耒耜上下运动的启土方式改变为前曳后推水平运动的启土方式,耒耜就逐步发展为铁犁。到了汉代,铁犁已经普及,但耒耜仍然没有绝迹,不但文献上经常提到,各地汉墓中也常有耒耜的模型或实物出土。大约到三国以后,耒耜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于铁犁是从耒耜发展而来的,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沿袭着旧名,如唐代陆龟蒙写的《耒耜经》,实际上就是讲耕犁的。
金属犁的出现
犁铧是耕地时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的金属片,商代开始出现金属犁铧——青铜犁铧。江西省新干县殷商墓出土过两件青铜犁铧,呈三角形,上面铸有纹饰,这是目前仅有的两件经过科学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和年代判断的商代铜犁铧,它证明商代确实使用过铜犁。虽然没有犁架出土,但从铜犁铧的形制观察,已和后代的铁犁铧相类似,为以后铁犁的使用开辟了道路,因而在中国农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青铜被人们视为珍品,也决定了青铜不能完全代替非金属农具而一统天下。正如恩格斯所说:“青铜可以制造有用的工具和武器,但是并不能排挤掉石器,这一点只有铁才能做到”。正因为如此,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农具的使用并不很广泛。
兽面纹犁铧 商代 图片来源:山西博物馆官网
铁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已掌握生产可锻铸铁和块炼渗碳钢的技术,比世界上的同类发明领先2000多年。铸铁,尤其是增强了强度和韧性的可锻铸铁的出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使生铁广泛用作生产工具成为可能,大大增强了铁器的使用寿命。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犁铧也取代了青铜犁铧。战国中期,铁农具已在黄河中下游普及开来。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战国的铁犁铧出土,说明犁耕已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至此,金属耕具代替木石耕具的过程终于完成。现在出土的铁犁多数是“V”字形锋冠,宽度在20厘米以上,比商代青铜犁大得多。它是套在犁铧前端使用的,以便磨损后及时更换,减少损失。恩格斯说:“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铁犁的出现及牛耕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铁制农具与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犁的发展与演进
汉唐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度出现太平盛世景象。《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这充分说明了铁制农具的优越性。汉唐两朝鼓励人民发展农业及手工业,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革,出现了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具。汉代铁犁的结构与零件已经基本定型,具备犁架、犁头和犁辕,用牛牵引。汉武帝时期,中国开始广泛使用世界上最早的曲面犁壁,与犁铧后部共同组成一个不连续曲面。曲面犁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整地质量,使耕犁不仅能松土,而且能翻土、成垄、除草、灭虫,从而改善了土壤中气、水、肥状况,便于作物生长。直到18世纪初,曲面铁犁壁传入欧洲。
唐代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尤其不适合南方水田使用。直到唐代出现了长曲辕犁,才克服了汉犁的弊端。与直辕犁相比,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又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具有很高的劳动效率。比如: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定,便于在耕地时控制。曲辕犁的犁盘上可以架两头或更多牛,这样既保护了牛,又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经》对各种零部件的形状、大小、尺寸有详细描述,十分便于仿制和流传。从技术上看,唐代曲辕犁的设计更加先进,功能相当完善,使用性更强,领先欧洲近两千年,是当时人类最先进的耕地农具。此外,唐代曲辕犁不仅有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并且还符合均衡与稳定的美学规律。造型以直线型为主,硬朗稳定,而犁辕和犁梢的曲线优美,比例合适,造型富有变化,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掀开了中国传统农具史新的一页,标志着中国耕犁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此后,曲辕犁就成为中国耕犁的主流犁型。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富于智慧和创造力的中国古代先民在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高度评价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巨大作用。从犁的原型——原始农具耒耜到商代出现的青铜犁,尤其是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冶铁业兴起,铁犁问世,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在人类农具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种农具像犁一样,产生过如此巨大的影响。汉唐时期的铁犁传入亚洲各国,17世纪传入欧洲地区。欧洲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2300年左右,然而却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可以说铁犁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铁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重要体现。正如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评价:“铁犁的发明是人类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里程碑。”
(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8月5日,第8版;作者:郝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