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4-11-07
1919年商务印书馆《实用北京指南》封面
《指南》开辟新视界
清王朝1911年结束,在上海创办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代表着现代出版业的崛起,其所编书物愈加风头强劲,清亡不过五六年,由徐珂主编的大型笔记、掌故类资料汇编《清稗类抄》记载清顺治至光绪三百年间遗闻轶事,成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合三百多万字,甫一推出即引起读书界广泛关注,至今一百多年后仍是生机勃勃,中华书局几种版的《清稗类抄》依然购者不绝。
徐珂(1869一1928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年间中举人,官内阁中书,曾参加袁世凯小站军务,戊戌变法的积极分子,柳亚子发起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的骨干之一。他投入商务印书馆出版事业,殚精竭虑,贡献颇丰,读者从《清稗类抄》中可体悟他知识的丰赡与业务的精严。
《实用北京指南》之版权页
《清稗类抄》的社会效应正在隆隆作响的时候,现代出版业“龙头老大”的“商务”,灵敏的触角在发掘着新鲜的选题,作为出版业“干将”的徐珂,当然也会率他的一班人马覆盖更领先、更新潮、更有市场的新产品。1919年,商务印书馆挥剑北上,由徐珂挂帅的《实用北京指南》问世了!
《实用北京指南》和过去那些对于北京这地方综合介绍的《帝京景物略》《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天咫偶闻》那众多的书不同了,它更立足于“当下”,为社会更开放、人们流动得更多的现实来服务,开了新道道,敞开新窗口,一下子踩上了时代的节拍,开辟了人们阅读的新视界。
《指南》的“板块”构成
这种主张在书首署“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序列》中讲明了:“自南北铁路行车以来,交通日利,游客日多;唯指导无人,辄感不便……本馆有鉴于此,特辑此帙以为导师。凡所记载,皆期有切实用。故名之曰《实用北京指南》。”
这种主张在构成书的“板块”上可以具体感受到。全书共“十编”,为地理、礼俗、法规、公共事业、交通、实业、食宿游览、古迹名胜、杂录、地名表。真个是贯彻了“有切实用”的宗旨!是不是可以说这里除了“古迹名胜”与过去的《帝京景物略》有所搭界之外,该是“面目一新”啦?
对于今天的阅读来说,说实在的当然是“古迹名胜”这一板块更有实际的“今昔对照”“查考变化”的吸引力;但是,把时间的坐标往前挪一百年,设若你就是这本书出版的1919年前后在北京生活着的一位市民(这种设想令自己都心惊),你要在市内有所寻找:
找一所私立的学校吧——
尚义女子师范学校(宣武门外四眼井)、崇德学校(绒线胡同)、培根(为省篇幅谨出校名、不具地址,下同)、觉民、振懦、培贞、孔德、汇文、萃文、崇实、盛新、育英、笃志、慕贞、贝满……这校名都开人智窗。
找一家工商实业的字号吧——
当年在北京四方须“指南”、办工商实务者为多。所以这部书原本分上中下三册,而中册内有140页全为第六编“实业”(其内分为“厂作”“金融”“教育品”“美术品”“织染公司”等上百行当,每行当又分为若干细目,细目下再到具体店家名),这140页录入约七千家店铺名(并标明其地址)。比如“教育品”这一行当内,开有“书馆”“书社”“书庄”“书铺”“笔墨店”“墨盒店”……诸类,其“刻字铺”一类中,即含“瑞麟阁”“云林阁”“石竹斋”54家店铺并标地址。今天谁要通读这些名录须下功夫,但谁若想找100年前的哪家店铺,比如寻您祖上的什么字号,您所在单位的前世今生……这是很不错的工具书。
在“礼俗”编中找找“九月初九重阳节”吧——
居人率多提壶携榼,出郭登高。如钓鱼台(俗呼望河楼)、陶然亭、龙爪槐、天宁寺、蓟门烟树、清净化城以及西山八大刹等处,皆游观之所也。居民多食羊肉火锅,又食花糕——盖以麦粉为糕置枣、栗糖果于上者也……是月也,菊花盛开,巨室每陈花作山形,或缀成吉祥字,招邀戚友,把酒赏菊……
昔时无今日这多高楼,登高每遇群聚则自饶乐趣。现在的重阳节美食更多,人们口福倍增。菊花成阵,菊花作山,菊花缀字……街头和园林的花艺,已是空前。
找几个关注的人名吧——
这部书的第九编为“杂录”,我漫翻而过,其“律师”行当中,有“邓镕(守瑕四川)贾家胡同”在焉——这是周一良的岳父大人。“医”行当之中,有“医寓”一类,“施今墨(石驸马大街 电话……)”在焉。在“画家”一类中,“陈师曾(兼写刻)安福胡同”“林琴南永光寺中街”“俞瘦石西单牌楼二龙坑”……这应该是很珍贵的历史印迹的记录。过去读人物传记、人物年表,往往为查索他们的居址颇费周章,这里从“实用”的角度字字写实,“踏破铁鞋”,于此妙得。
《指南》中的“古迹名胜”
对于大多数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部书的“实用”价值降低了,大家再关注,往往看它的“古迹名胜”板块。它的这一板块安排在下册,用了48个页码,计460小题,应该说采取了比较“压缩”的态度。下面我们试举四题来体会一下百年前对北京景点的介绍。
书内页记述古迹名胜
社稷坛在天安门右,其式方,北向。高四尺,方五丈三尺。上按方筑五色土。北京拜殿二重。垣周百五十三丈有奇,外有重围。旧制,阴历每年春秋伴月上戊日,祀社稷于此。
这大体与今无异,只是开头所说“北向”应引起我们今天注意,今天游人一般行走,包括一些导游指引,都把它当成“南向”了。
万宁桥畔火德真君庙旧影
火神庙有三。一在琉璃厂厂甸东,清乾隆丙午重修。每年阴历元旦至十五日开庙,凡书画、碑帖、古玩、玉器皆陈设于此。一在崇文门外花市,明隆二年建,为神木厂悟元殿下院,清乾四十一年重修……阴历每月逢四日开庙列市,与土地庙同。一在地安门外日中桥西,清乾隆二十年重修。无庙市。
厂甸与花市的火神庙,今日再开发,可有操作性?后门桥什刹海畔的火神庙趁着中轴线热很火,现在不少媒体每说它“建于唐……”,民国初的文士还不敢这么“吹"。
灶君庙在崇文门外花市,明建,清康熙朝重修。庙有古柏二,门外有康熙初所铸铁狮二。每年阴历八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市。
“民以食为天”,“灶王爷”关乎綦大,“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北京的灶君庙有好几座,但花市这个灶君庙可称为“都灶君庙”——“都”即“总领”“带头大哥”的意思。庙产后来改为“穆德小学”,再后是“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被学校费尽力气保留下来的一对铁狮已由校门移至校园内,被可爱的孩子们摩挲得油光溜滑。
高梁桥西倚虹堂旧影
倚虹堂在西直门外高梁桥西。宫门三楹,东向;临河有门三楹,南向,石阶入水;内仅堂廊数间,为上下船休息之所。相传清高宗幸园,值大雪,至倚虹堂少憩,降舆即云:“白雪当空”,适和珅在侧,以“红旗上道”四字对之。时金川用兵已久,未旬捷报至,遂御书二额悬于堂,后以兵燹失之。
今天人们长河乘龙舟上颐和园,多在紫竹院中的紫御码头上船,若往东约一里地,原倚虹堂修整重用,增加景观,延长水线,倒是可以考虑。
四百多题中我们仅选四题,绝对的“浅尝辄止”,然而看下百多年前的记录,仍有不少引人思考之益。
《实用北京指南》1919年推出,因其新鲜的实用面貌一下子引起广大受众的欢迎,市场上屡屡售罄,到1923年已是三版“增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主体活动于上海的徐珂有其丰厚的编辑出版经验,他没有什么超人禀赋,但很巧妙地动员了北京编辑出版业的同行“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深入调查,反复核校,不断充实,共同造就了百年前这一出版奇迹。
(来源:《北京晚报》2024年9月6日,第18版;作者:杨良志;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