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遵义:唐代临清运河官仓大型遗址考古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6-15

  今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仓上村,是后赵和北魏所建临清县治所,又是唐代、五代和北宋时期著名的官仓所在地,隋唐运河永济渠河道在这里穿古临清城西门外而过,故据此,该地今称“仓上”。根据出土墓志铭记载,今仓上村旧址处,唐代为古临清治所惠政乡,五代为古临清治所清化乡,宋代村名或为南赵亟。金天会五年(1127年),古临清城因兵患,迁城至东四十里的曹仁镇(今临清市城南旧县村)后,又改称旧县集、仓集镇。总之,其名字皆因“仓”而起。

  唐代,州、县设正仓、义仓和常平仓三类。又将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级,古临清(治今临西仓上)为望县,唐大历七年析临清南部张桥店而建永济县(治今冠县北馆陶镇)为紧县,贝州清河县(今清河)同为紧县。时临清为望县,所以设为正仓。正仓,是唐王朝的国家粮仓,类似于今天的国家粮库。据《旧唐书》记载:“临清,为魏博镇(节度使)储粟之地。” 唐时魏博,号称天下第一镇(节度使),既为魏博储粟之地,足见唐临清仓的重要。

  一、唐代临清官仓的地理位置

  在仓上村的历史中,官仓的地理位置一直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百姓间的传说也只知有仓,而不知其他,故引起了研究者的很大争议。

  通过笔者多年的考古调查认定,唐、宋临清官仓遗址位于旧仓上村西南。仓上砖厂东北,今南北联结渠东岸。它距始建于北魏的临清县衙遗址(堂台子)西北方向500余米,钟鼓楼遗址正西方向300余米,隋开永济渠正东300米左右处。过去,这一带地势较高,人们称其为“斜岗地”。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它的南、西两面挖了“联结渠”。其后,人们取土,便逐渐在联结渠东岸,形成了北、中、南三个大坑。从考古调查分析,今北坑的北部应为守护官兵的居住区,即建筑区。值得说明的是,北坑北部耕地所占的一部分也应为建筑区。北坑的中、南部及中坑为仓区。现北坑和中坑,特别是北坑东部和北部为耕地所占,未能露出它的全貌。但从考古发现,科学勘探以及走访群众所得来看,官仓的遗址面积,保守估计,至少在500x800米左右。考古发现,今南坑西北沿有唐墓发现,在其他地方也未见作为官仓的一点痕迹,故可以认定其南坑不应为仓区。

  判断仓上南北向联结渠东岸的北、中两起土坑为唐宋官仓遗址的依据是:

  1. 从地理位置判定:此处遗址地处高阜处,能够避水。此遗址西岸为临清古城西城墙。西城墙之外有古永济渠(隋唐大运河临清故道),且靠近传说中的码头和“马鞍桥”,有利于粮食的装卸、转运和存储。此遗址靠近古临清县衙、钟鼓楼等县内一些主要建筑遗址,有利于防卫。

  2. 从考古调查和出土文物判定:此遗址北部的建筑区一带4米左右深的地表下,有大量的唐、宋砖瓦和方形铺地砖遗存。有些地方残砖破瓦的堆积厚度竟达1米多深。其中多见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盆、罐、碗等日常生活器皿遗存。还多见用于防护的雷石(砖质)、石弹等用品遗存。从以上遗存可以认定北坑为守护官兵的生活区。在中坑的北部一带,有相当多的唐代大陶瓮残品、陶盆等防火器物出土,同时有唐代古井。在中坑中部和南部一带,村民早年取土时曾发现多根柏木立柱。柏木立柱排列有序,立地牢固,榫卯规整。依此判定,此当为支撑圆仓的中间立柱无疑。实地勘探还发现,在距今地表3米多深的一处唐、宋地层中,发现有10多厘米厚的粮食碳化物,其面积还相当可观。由此判定,此遗址系官仓无疑。

  因为官仓遗址的东、北两面,部分为农田所占,西面为南北向的联结渠所占,故未能发现官仓四周的墙体,这就给临清官仓遗址整体面积的确定带来很大难度,有待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和调查,以期有新的发现。

  二、唐宋临清官仓的存在时间

  根据临清官仓遗址出土物及旧《临清州志》 《临清直隶州志》《》临清县志》支零破碎的记载分析,临清官仓(正仓)当初建于唐代早期,历五代、北宋,至北宋晚期而毁,其毁灭的具体时间当为北宋熙宁年间或崇宁年间,其存续时间当在450年以上。损毁的原因当为洪灾或兵灾。

  判断临清官仓存续年代的根据为:

  从遗址的出土物分析,建筑区域及其周边出土的砖、瓦、瓦当等,相当一部分为唐代早期之物,大部分为宋代遗物。所见方形铺地砖也为宋代遗存。建筑区出土的瓷器,有唐代的玉壁底碗、三彩陶、红陶瓮等。大部分为宋代黑釉、白釉磁州窑、影青等少数高档次的品种。从这些出土瓷片来看,其档次明显地低于“堂台子”等地的出土物。出土的钱币见有唐开元通宝、宋祥符通宝等,但所见不多。从以上出土物不难看出临清官仓的大致存续年代。

  从历史资料分析,据民国《临清县志》记载,唐末五代时,各军阀之间的夺粮之战不断在古临清上演。其中有一条记载说,五代时,宋将刘鄩(xún)乘虚进军,欲袭太原(晋军根据地),晋将周德威自幽州(今北京)率五百骑兵南下追之。刘鄩军遇雨难进,遂欲东行,占领临清(治今临西仓上)晋军粮道。事态紧急,周德威命人捉得刘鄩军十数人,割喉断腕而纵之,令他们向刘鄩报信,说周德威已到了与临清相近的宗城(今威县,治今方营村)。刘鄩闻报,遂舍临清去贝州。周德威急驰至临清,保得粮道无虞。此条记载足以说明,五代时,临清仍为重要粮仓,是主要的运粮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临清仓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古临清官仓在囤积粮草、官需民用、平抑粮价、赈济灾荒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为古临清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杨遵义,本文由“临西县历史文社”公众号投稿,图片为公众号原文配图。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