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28
来杭州游玩的朋友们都知道,杭州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和大运河。几天玩下来,想必大家对西湖的秀美清丽、运河的古朴大气都有了很深的感受。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个小众景点,它貌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个国家级的文保点。
我们还是要从京杭大运河说起。
沿运河一路南下进入杭州,经拱宸邀月,访富义留馀,寻桥西人家,听香积梵音,就到了市中心的武林问渡。不少人以为,杭州段运河的精彩到此就结束了。其实,这才是杭州运河十景里的五个。
如果再向南宋旧宫的凤凰山方向南行,你会见识更多同样精彩的杭州风情,比如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
凤山水门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古代水城门,始建于公元1359年元朝末年。
(作者供图)
大家都知道,杭州是南宋都城,我们有南宋诗词,有南宋小吃,而南宋皇城又在哪里呢?
大家往这里看,这里可以望见凤凰山,是南宋皇城的旧址。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
宋高宗赵构定都杭州后,在城南凤凰山一带修建宫城禁苑。南宋临安城有水门五座,分别为东南面的南(入)水门和北(出)水门;东面的保安水门;北面的天宗水门和余杭水门。那时候还没有风水门这个城门和这个名字,这个位置附近是正阳门,杭州南城唯一正南的城门。
我们今天站的地方,就是南宋皇城的最东面。
大家都知道,近千年前的宋代人是很会过精致生活的。宋高宗赵构就很有眼光,南宋皇城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方圆4.5公里。整座皇宫依山傍水,钱塘江在前,西湖在后,东望城郭,西眺群峰,住在那里确实跟住在天堂一样。西侧万松岭一带,连接西湖,春来莺飞草长之际,达官贵族们便骑着马出城踏青赏花,因此杭州人有“正阳(即凤山门)门外跑马儿”的说法。
南宋后期,凤凰山上遍布宫阙楼阁,歌舞宴饮日夜不歇,执政者没有意识到居安思危,终于被元军攻入临安,一把火皇城化成灰烬。断桥的故事还在相传,灵隐寺的香火日夜不熄,虎跑的水依旧甘洌,它们都还在,但是南宋皇城已经归于尘土。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张士诚割据两浙,以杭州为据点,改筑城垣,将原皇城所在的凤凰山麓划在了城外,废掉了更靠近钱塘江的城门,把南宋的13座城门、5座水门变为10座,建设了杭州城的新南门,从此奠定了明清杭州城的基本格局。作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张士诚财力和军事能力都比较有限,当然不能跟经济繁荣的南宋朝廷相比,这也许是他缩小杭州城池的原因之一,那个时候,杭州城比南宋时大约缩小了七分之一。
凤山门和凤山水城门就是他当时建设的新南门,明初才更名凤山门。
辛亥革命后,杭州的城门城墙在延续近半个多世纪的拆城墙运动中毁于一旦,只有凤山水城门奇迹般地留了下来,成为至今杭州唯一保存的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门。
了解了凤山水门的历史,我们再来看下它的位置。
凤山门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我们身边的这条河叫中河,最早是护城河,也承担着泄洪的任务。著名的钱塘江潮水自龙山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
凤山水城门也是目前中国大运河遗产区内仅存的两处水城门之一。
在大运河申遗中,只有两处水城门入选遗产点,一处是苏州盘门,另一处就是我们眼前的杭州凤山水城门。
更难能可贵的是,杭州段运河河道线型、尺度、及驳岸等因城市变迁和航运发展而改变,只有凤山水城门下近二十米的河道保留元明时期原状。
这一带随便转转,都能和历史不期而遇。
大家看这座不起眼的小桥,它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六部桥。因为南宋时,朝廷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就位于桥西。南宋大内的地形图上,就清晰地标着这座桥的名字。大家想想,这座宽不足6米、长约4丈的石拱小桥,当年曾经承载过南宋“国家六部委”众多官员的脚步。
据说这一带随便找块地,往下挖2米、最多4米,就可以发现南宋时期的踪迹。碎砖瓦、残磁碗、古钱文玩都会有。当然,现在整个皇城旧址和皇城根儿,都保护起来,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有机会接触历史。
大家看,三省六部的遗址,大部分都在桥对面的购物商城下面。没准你逛逛商场,一转两转,就穿越到了南宋。
离这里不远,有南宋遗址陈列馆。再过去,是太庙遗址。一路走,是南宋御街。南宋御街原来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这条过去只供皇帝通行的“天街”,如今就在脚下任人畅行,大家怎么能不亲自去走一走呢?
了解了凤山水城门霸气的历史和位置,我们再走近一点观看水城门,了解下它的用途,看看它和普通石拱桥有什么区别。
大家可以看到,这座水城门由南北两个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券并联而成,中间有一方形闸档,闸档后面的石雕门臼可以用来升降闸门。拱券顶部有蟠龙锁石,用来锁住闸门。这样闸门一升一降,就控制了杭州城的水路通道。
当年百姓生活的渔船商船从这里进出,历史上的军队攻占收复杭州,也曾经从这里进出。
(作者供图)
如今的凤山水城门,城门两边都已经断头,用栅栏围了起来,只剩下了中间拱形的一段,顶部还是城墙的形状。南面,可以看到刻在拱门上方的“凤山水门”四个字。城门靠近中山南路这边的断头处,有三道浮雕墙将其围一个圈。浮雕分婚嫁、市井、码头、笔绘四个部分,描绘的都是城门边的生活。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一边慢慢观赏,一边再听我说说以前这里的百姓生活。
上个世纪初,花上一笔小钱你就能在这里坐上“篮筐电梯”——
1908年,美国传教士费佩德曾经这样记录凤山水城门:“凤山门是一个双重大门,旁边还有一个水门,有大量运纸的船从那儿通过。” 城门一侧有雉堞(zhìdié,城墙顶端牙齿状的部分,也叫垛墙)的城墙顶上,有一个辘轳上悬挂着一个篮筐。“通过这个篮筐,人们花大约一个便士的价钱,就可以把自己吊进城去。这个辘轳没有滑轮,有时摇辘轳的人酒喝多了,往往吊到一半就摇不动了。”(当时1英镑等于240个便士,大约兑换10块银元,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月薪是8元,大家可以简单换算下坐“篮筐电梯”的价格。)
费佩德为什么会对凤山水城门印象这么深刻呢?
当时,每天日落之时,城门就要被关上,直到第二天早晨才会重新开启。如果大家游西湖忘了时间,回来时城门关闭,那就只好在城外农舍借宿一夜了。今天的西湖民宿之所以那么发达,会不会就有那时候凤山水城门的功劳呢?
杭州的古城墙,如今基本只剩地名和石碑。而凤山水城门不同,这是杭州唯一真实存在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所以今天您到过凤山水城门,才是真正见识了古代的杭州,领略了老杭州的生活风情。
作者:来斓,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供稿。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