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奕宁:一桥南北共婵娟——拱宸桥

来源:“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19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说“到北京看长城,到杭州看运河”,被京杭大运河的富庶和灵动滋养的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而拱宸桥则是古运河杭州段终点的标志。根据《钱塘县志》的记载,苕溪和城内的诸多水道都集聚于此,使得拱宸桥这段水运位置变得极为扼要,成为水上枢纽。

  拱宸桥之名“拱宸”出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施行德政的君王就好比北极星,能够得到臣子和百姓的推崇和拥护。拱宸桥不但蕴含了这样美好的政治理想,还包含着对帝王的尊崇。“拱”有拱手作揖之意,而“宸”在古时是帝王的象征,清代帝王南巡入城的时候需从此桥下经过,当他坐在船上,遥遥便能够望见这座桥拱于水面上,仿佛是在行迎接之礼。拱宸桥位于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临桥弄街,连小河路。根据清光绪《杭州府志》(重修本)卷七记载,拱宸桥始建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之后几经毁坏,又于同治二年(1863年)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遭受炮击而受损坍塌,光绪十一年(1885年)杭人丁丙主持重修三孔石桥,即今日我们所看到的拱宸桥的大致样貌。

  据现今拱宸桥修建碑文,拱宸桥为三孔薄墩连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桥身用长条石错缝砌成,上贯穿长锁石。石板石条铺就的桥面呈现出柔和的弧形,因其轻薄的桥面,拱宸桥较普通的石拱桥更显秀气灵动。桥面并不十分宽敞,其中段略窄,宽5.9米,两端桥墩处宽为12.2米。拱宸桥是杭城最长最高的古桥,桥长98米,高16米。杭州有一句称“城隍山上看火烧,拱宸桥头乘风凉”,在建筑普遍较为低矮的以往,拱宸桥独据高点,独立桥头,夏季暮色中微风裹挟着河中的水汽扑面而来,满盈袖怀,鲜红的夕阳馀晖铺陈在水面上,被澄澈的水浸透,鲜红碧色各执一半,放眼望去,是码头上往来的船、河两岸繁忙的休闲娱乐盛景和人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岂不美哉?

  秀美的拱宸桥是古代京杭大运河水路繁华的历史见证,在古代,它是重要的漕运货运的枢纽。漕运是大运河的重要功能,由于古时北方粮食较为缺乏,需要船只载着南方的稻米顺着水路运送到北方,为北方的民众和军队提供所需粮。雍正时期朝廷将漕运交由民间承办,于是民间兴起了一些牵头漕运的“漕帮”;光绪时停止漕运之事,无粮可运,漕运逐渐萧条下来。但是拱宸桥周边依旧是繁华的商业地带。

  拱宸桥的码头开放商埠带来了当地工业、商业、手工服务业的空前繁荣,拱宸桥一带甚至形成了重镇,被杭州人称作“小上海”。如今站在拱宸桥上,望向河的两岸,依旧能看到留存着的古色古香、当初大都作为娱乐场所的建筑,若是在晚上,灯光水波交相敛艳,使人置身幻境,仿佛能一窥“各处汽轮咸集于是,画楼箫管,舞榭氍毹”之景。

  如今拱宸桥有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半的水上巴士路线,游客可以至武林门搭乘水上巴士,半小时即可到达拱宸桥。过了拱宸桥,桥西就是历史文化街区,其中较好地保存了当时街道的面貌,同时又不失时宜地增添了部分现代的商铺。游览拱宸桥及历史街区之余,亦有他处可去。拱宸桥附近还有中国扇博物馆(通益公纱厂旧址)、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刀剑博物馆、运河博物馆、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及拱拱宸书院等好去处,这些博物馆以微观灵巧的“伞”“刀剑”“扇”等为切入点,虽是古物,却贴近生活,我们和它们不会因为相隔了玻璃展柜而生疏,在这些博物馆中徜徉亦不失为一件乐事。

  拱宸桥连接起了河的东岸和西岸,曾连接了给人稳定安宁的家乡和充满了神祕、象征着开放和机遇的外面的世界。而现在,它一头连接着繁华而较为现代的湖滨广场、一头连接着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对于一个真正有属于自己记忆的城市来说,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现代化发展的野马拉着脱了繮,它总会有一座连接自己无论是繁华或是贫瘠的过去的桥。

  走在这厚重的石板桥上,跨过这灵动而万世不绝的流水,通过桥,从一种心境走到另一种心境,也许拱宸桥跨过的不只是涛涛的江水,更是绵长的时光,无言而多情地,将人们从这一头,送到那一头……

 

  作者:韩奕宁,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供稿。

      本文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办公室)来稿。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