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红色研学如何借力人工智能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5-09-18

  思考和探索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旅游业态和旅游消费升级成为时下的热点。对于研学旅行来说,人工智能助力的影响取决于对其运用的实践程度、自觉程度和娴熟程度,需要积极探索和逐步积累。可预见的有关影响或许有三:一是筹划课程与实施方案。这关乎研学的目标、组织和实施,解决当下以游代研等研学问题。二是准确释读与情景再现。这关乎对研学课程的准确了解和透彻领悟,解决研学存在的蜻蜓点水等问题。三是研学相长与启发心智。这关乎研学获益的深浅,可以解决研学的方法、感悟等问题。

  红色研学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为目的,有组织开展的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既不同于夏令营、冬令营,也不同于春游和秋游。人工智能对红色研学的助力,可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筹划方案。研学是通过组织出行、实地考察、体验感受而提升面对实际、探究发现、获取真知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专业的课程和规范的方案。有些研学实践流于形式,以游代学,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筹划和准备不足。可借助人工智能编创具体化的研学课程、制定规范化的实施方案。根据研学的范式要求和同类研学活动借鉴,编制系列研学课程、实施方案、事项筹备、成果计划。

  导览导学。切实提升红色研学水平,需要在组织形式、配套支撑和目标要求上,明显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参观或成人红色教育。可根据研学目的和班级情况,由人工智能设计行进线路、配置导览导学设备、安排考察重点、做好研学主题策划。比如,研学队伍可有分有合、分组分队,而未必一致行动;可定制研学所需的导游导览服务器,具备定位、导航、搜寻功能,引导学生动脑、动眼、动身;可根据研学者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开发多种版本的介绍或导览词,解决导览词目前不分长幼、千篇一律等问题,对外国学生参与研学的可以提供外文讲解;可设计多种类型的研学问卷,由学生自主选取,在参观和游览中完成研学答卷。

  活化再现。红色研学涉及的事件大都是历史往事,现实遗存的实物资料较少,中小学生很难直观理解。对此,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讲清历史、再现历史、释读历史,打通时空阻隔。比如,一双草鞋、一把老枪、半条毛毯隐含着怎样的红色故事?爬雪山、过草地为何成为长征途中的“夺命场”?“鸡鸣三省”的会议地点,为何因历史烟尘模糊了确切记忆?……这类问题的释读,人工智能应予助力和赋能。

  展示展演。观赏红色演艺、红色剧目,可使红色研学收获更多。如《长征第一渡》《八一起义》等剧目,为观众全景式、沉浸式地再现了峥嵘岁月。人工智能可在技术和效果上为红色演出提供助力或支撑,比如,可以提升背景、道具、灯光等的数字化水平,提高红色演艺的呈现效果;可推动影视制作流程的智能化,将时间和投资成本压低,比如横店影视城运用第三代虚拟拍摄技术,集合数字引擎、LED电影级显示、实时摄像机跟踪、动作捕捉、云数据存储及传输等技术,为剧组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可探索由具形机器人替代演员,降低演出的人工成本;研学者可佩戴AI眼镜,大幅提升观演效果,获得更好的沉浸感、参与感、体验感。

  参与体验。红色研学活动应该创造条件、倡导体验、增加感知。可利用人工智能,编创若干红色题材的剧本杀、战斗剧、情景戏,模拟环境、构筑场景、塑造情景,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通过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体味红色历史,“亲历”艰难岁月,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获得心灵的震撼。

  激发心智。研学收获应是多元化、差异性、可持续的。研学成果的体现,除了小组讨论、集体研讨,还应有个性化的选择,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余地。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设计彰显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研学作业。比如,结合书本和考察,自定题目提交一份研学作业;填写一份需要观察和思考的个性化研学答卷;撰写一篇红色游记或新闻稿件;运用AI技术、对应红色物件,设计一款红色研学海报或文创产品。

  人工智能对旅游业的影响没有固定答案。目前,人工智能对旅游业的影响以工具性、辅助性、提升性功能为主,包括赋能旅游运行、消费体验、成本把控等,使旅游形式变得愈加丰富多元,但尚未产生裂变性、质变性、颠覆性的改变。在研究、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特别强调旅游业的基本规律和产业特征。总之,唯有遵循规律、守正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旅游业方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5年9月16日,第7版;作者:高舜礼;图片来源:中国网)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