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文之光网 发布时间:2024-07-23
《从北京到北平:清末民初的士人生活记忆》 方彪 著 团结出版社
清末民初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形态由单一走向多元。这一时期的人们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衣食住行以及思想逐渐西化。士是封建社会的精英阶层,是一个社会文化、风俗的风向标,引领着当时的时尚风潮。新旧文化交融,多的是奇闻异事。
《从北京到北平:清末民初的士人生活记忆》以生活在北京的士人群体为主体,在收集梳理大量文史资料与作者亲闻之事基础上,紧紧围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通过衣、食、住、行、茶酒、礼仪、金榜、宦游、仕途、节令、会馆、大婚、大寿、大殡、大雅十五个部分,生动呈现了从清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政府迁都南京期间,北京地区士人群体日常生活的“众生相”。
书中以“住”为例,梳理了当时北京市民生活“西方化”的过程:始于家具西化,继之以内饰西化,然后是安装电灯、电话、自来水,接着是对传统四合院的改造和改建。在作者看来,四合院是农耕文明的一种载体,它使不同政治、经济地位的人得以处于同一街区之中而又相对隔离,形成了京城独特的民居文化。作者还将京城的会馆分为试馆、仕馆和商馆三类,指出“九州一统朝京阙”,反映出中央和地方之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些会馆既是地方文化的辐射点,也是京师文化的吸收点,在推动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和近代新思想产生、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方彪,曾为出版社历史文化类编辑,退休后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西城区文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科联理事,专攻北京学、北京史、北京文化研究,已出版《北京简史》《问道北大》《北京士大夫》等图书。
(本条由人文之光网综合整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北京日报客户端、团结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