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海》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2-13

《语海》 温端政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日前,由语言学家温端政先生主编的大型语文辞书《语海》出版。《语海》以“古今兼收,雅俗兼容”为编纂原则,汇集了汉语历代语汇中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近9万条,体例严谨,释义精湛,例证恰当,汇“语”成“海”,保护和传承了大量濒临失传的民间语汇精华。

  “语”和“词”是两种有着不同特性的语言单位。刘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里讲得很清楚:“词还必须是一种最小的完整定型的材料单位。所谓‘最小’,就是本身不能再分出两个或更多个完整定型的语言建筑材料单位。‘居心叵测’可以分出‘居心’‘叵’‘测’三个完整、定型的材料单位;‘囫囵吞枣’可以分出‘囫囵’‘吞’‘枣’三个这样的单位;‘杯弓蛇影’‘一问三不知’‘风马牛不相及’等都可以分出若干这类单位来。因此,它们都不是最小的完整定型的材料单位,不可能是词,而只能是大于词的固定语。”

  词的构成单位是词素,语则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短语或句子,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语义和词义一样具有“整体性”,但语不是概念性而是叙述性语言单位,语义内容反映着人们对事物的种种表述和描述。语和词的结构一样,都具有固定性,但语的结构的固定性是相对的,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变体。

  立足“语”和“词”的差异,温端政先生提出了“语词分立”的理论主张,认为“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语汇”是语言里语的总汇,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把“语”从词汇里分立出来,把“词”从语汇里分立出来;确认词汇具有系统性,语汇也具有系统性。在“语词分立”理论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建立与汉语词汇学相平行的汉语语汇学。

  汉语语汇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语汇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汉语语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不仅书面语中记载的语汇十分丰富,民间方言口语中使用的语汇数量也极为庞大。季羡林先生曾说:“这些‘语’,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和国家中,都罕有其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仅就其数量而言,汉语语汇学就具有极为庞大的研究对象。每一条语的产生,都有自己的身世和传说,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认真研究。语和语之间也有联系,语汇是一个更为开放和复杂的系统。

  汉语语汇学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和宽广的研究领域,大致可分为汉语语汇学理论研究、汉语语汇史研究、方言语汇研究、语汇文化研究、语典编纂研究等领域。这些领域各自有特定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对象、内容,而又紧密关联、互相支撑,共同构成了汉语语汇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

  汉语语汇的发展历史悠久,汉语语汇的现象丰富多样。因此,展示汉语语汇产生的方式和发展的脉络,揭示汉语语汇演变的规律,根据汉语语汇的特点作出理论创造,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当前,加强语汇学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一,汉语历史悠久,方言众多,语汇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古代文献典籍中的历史语汇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现代方言口语中使用的语汇也需要广泛调查整理,而且方言语汇的调查研究具有紧迫性,这对于促进汉语语汇学深入研究、提升汉语语典编纂的质量,保护和传承濒危方言语汇具有长远意义。

  其二,“语”长期附属于“词”进行研究,又远远落后于“词”的研究,这就需要立足汉语语汇自身的特点,充分继承传统语言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借鉴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理论视野,走特色创新的汉语语汇学研究之路,不断发展和完善汉语语汇学的理论体系,建立更加完整的汉语语汇学学科体系,开创汉语语汇研究理论创新、成果创新的新局面,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语汇学研究应有的贡献。

  其三,汉语语汇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体。深入研究汉语语汇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2月12日,第5版;作者:付建荣,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图片:原文配图;原标题:构建中国特色的汉语语汇学;原文有删改)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

//51tongji //51tongji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