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有危机吗?

“人文学科危机”是时下颇为热门的一个话题,但这个话题不容易笼统讨论。笔者认为可以先从人文作品的需求层面谈起,看看社会对此的需求是否减弱。然后再看人文作品的供给系统(特别是科学教育机构中的人文学科)是否满足了社会需求:倘若需求没有减弱,供给也满足了需求,表明危机并不存在;倘若需求没有减弱,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说明只是暂时性危机,可以通过改变应对策略来化解危机;如果需求减弱,供给尚能满足,说明危机程度较重;如果需求减弱,供给还不能满足需要,那只能说人文学科已是病入膏肓。笔者认为,目前是处于第二种情况,即人文作品的需求没有减弱。【详情】

文旅微短剧应当沉入生活

尽管不断有佳作出现,但仍要看到文旅微短剧在创作中有待提升的空间,最突出的是内容与微短剧形式的匹配。有的制作方看到了微短剧“时长短、投资小、创作快、题材和体裁灵活多样”等特点,却对微短剧在内容上为什么能让人“上头”缺乏充分认识,也来不及思考这些特点如何与文旅内容有机结合。【详情】

苏轼文章中的饮食书写

饮食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在文学领域也有充分体现。宋代是中国饮食史上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代,宋代文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重视使饮食与文学产生了相较前代更为密切的联系。【详情】

探寻细节的魅力与张力 丨 文学是织锦 细节是纹路

一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往往与细节的营造和精心打磨密不可分。在文学创作的织锦上,细节是细腻的纹路,它们精致地镶嵌在文字之间,使作品具有了层次感和辨识度,进而成就作品的不平凡。细节虽小,却隐藏着作品的精神符码,是作家触及世界与生活本真的桥梁和钥匙,是照亮人类精神世界的微光。细节的多重面向使之具有迷人的魅力和无限的张力。【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