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法善治”理解法治中国建设

概念、范畴、命题等是构成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标识性概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主知识体系创新水平的体现。“良法善治”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念和实践经验抽象概括出的原创性概念,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具有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多学科交叉的内涵和特征。【详情】

如何理解谋划好“十五五”规划的部署和要求?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凝聚共识,并重点从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制定好“十五五”规划提出明确要求。【详情】

传承红船精神 推动各项事业走在前列

2025年是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一直激励着嘉兴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发进取,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 【详情】

追寻党校初心: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探源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从根本上回答了党校因何而生、缘何而兴问题,是对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推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933年3月,中共中央局在江西瑞金苏区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是中央党校的前身。中央党校自创办以来,为培养党的干部、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一部校史就是一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奋斗史、发展史。【详情】

社科普及活动

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
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理论研究成果,普及理论知识,人文之光网特开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

扫一扫关注

京社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