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跨马游街与恩荣宴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5

​《琼林登科》图

  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主人公冯素珍唱道:“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这里提到的是新科状元跨马游街和赴琼林宴的文化活动。元代高明撰写的南戏《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中说:“每年状元及第,赴琼林宴,游街三日。”

  进士金榜题名后跨马游街起源于宋朝。宋朝在沿袭唐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宋史·蔡齐传》记载,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出了一道殿试题《置器赋》,让参加殿试的士子们论何为国之器。宋真宗阅卷时,蔡齐的答卷文笔优美,论述严谨,吸引了真宗皇帝,他尤其对文中的“安天下于覆盂,其工可大”的语句大为赞赏,对身边的宰相寇准说:“得人矣,有安天下之意,此宰相器也。”说完,真宗宣名列前三、四名者上殿。他见蔡齐身材伟岸,相貌堂堂,对答从容不迫,举止端重优雅,甚是喜爱,当即钦点为状元。宋真宗实在是太兴奋了,赏赐蔡齐御马一匹,供其乘用,并诏令禁军首领派7名皇宫侍卫,专门为蔡齐在汴京跨马游街清道传呼,以表示对蔡齐的恩宠。蔡齐意气风发,头插双翅,身着锦袍,由大内高手开道护卫,跨马游行于汴京御街之上。沿途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观看,尤其是一些大家闺秀听说这名新科状元才貌双全,也跑出来远远观望。科举状元“跨马游街”,蔡齐是获此殊荣第一人,为后世效仿。

  新科状元跨马游街,一直延续到明清两朝,参加人员也延伸到全体及第进士。根据当时的规定,状元、榜眼、探花三个人可以从正门出宫,而其余上榜的进士只能从侧门出宫。在游街的时候,状元走在最前面,等到游街结束后,其他的进士要先将状元、榜眼、探花送回会馆,然后才能各自离去。明代画家余士和吴钺[yuè]共同绘制的《琼林登第》图记录的便是明隆庆二年(1568年)32岁的徐显卿金榜题名后跨马游街和赴琼林宴的热闹情景。图中徐显卿身穿进士服(深蓝罗衣,深青缘边,圆领大袖),头上戴着进士巾(与乌纱帽形制相近,左右展角,阔一寸余,长五寸余,垂有皂纱飘带,一对簪花,附有一对抹金银牌“恩荣宴”),手执用槐木制作的笏[hù]板,骑着一匹白马,踌躇满志,兴高采烈,两个黑衣皂隶为其牵马。前面一队仪仗,举着旌旗,抬着“进士及第”牌匾,吹奏着乐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画面的右侧为沿街院落,女子们有的掩门,有的在墙内登高观看热闹的场景,投去艳羡的目光。画面的右上方一童子牵着一头毛驴,一个落第的举子(或准备应试的举子),投去的目光很复杂,或自惭形秽,或嫉妒,或羡慕,立志发奋读书,光耀门庭。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对应这四级考试,考中者分别为生员、举人、贡士和进士。在四级考试中殿试为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策于廷”。阅卷完成后,皇帝升太和殿举行传胪[lú]大典,首先由内赞官传呼登第进士名次,而后鸣赞官接传。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被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殿试进士名次以黄纸书写,故称“金榜”。传胪大典后金榜张挂于长安门外,礼部堂官率状元及诸进士随出观榜。从金銮殿到长安左门,要经过太和门、午门、端门、承天门到大清门。而后顺天府备伞盖仪从护送状元归第,状元头插金花,十字披红,跨马游街,春风得意,很是风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徐州举子李蟠到京城参加礼部的会试,他自知饭量大,随身携带了36个馒头进考场,以防肚饥。由于成绩优异,从而进入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殿试。他的《廷对制策》全文3000余字无一差错,对军政、吏治、河防等答对贴切,符合事理,见解独到,且文笔流畅,气势磅礴。康熙帝大加赞赏,钦点李蟠一甲第一名。李蟠簪花披锦,跨马游街,鼓乐前导,伞盖旌旗,簇拥载道。沿途观者如云,万人空巷,大户闺秀或卷帘观望,或登楼远眺,欢声笑语。志得意满的李蟠骑在高头大马上,看到如此盛况,难抑兴奋心情,即兴赋诗一首:“十年辛苦对青灯,豪气染成万丈虹。笔架山头腾彩凤,砚池波内起纹龙。马蹄踏碎长安月,玉管吹消紫陌风。十二朱楼帘尽卷,佳人争看状元红。”

  放榜后,礼部的官员为进士安排宴席,通常将这场宴会称为“恩荣宴”。恩荣宴在唐朝称为“曲江宴”,宋朝称为“琼林宴”,元、明、清三朝,因设宴地点不在琼林苑,故称“恩荣宴”。虽名称不同,但是宴会的流程和仪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琼林宴”。元代赐恩荣宴于翰林院。元代诗人萨都剌有《赐恩荣宴》诗曰:“内侍传宣下玉京,四方多士被(一作预)恩荣。宫花压帽金牌重,舞妓当筵翠袖轻。银瓮春分官寺酒,玉杯香赐御厨羹。小臣涓滴皆君赐,惟有丹心答圣明。”明朝设恩荣宴于礼部。明代诗人施槃有《恩荣宴》诗曰:“千里观光我独行,辞亲无奈惜离情。玉堂未拟登三辅,金榜先叨第一名。麟凤骈臻欣道泰,车书混一仰文明。太平天子恩如海,虎啸龙吟会匪轻。”

  清朝沿袭明朝制,恩荣宴一般是在传胪次日举行,据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宴会地点为礼部大堂。皇帝虽不会亲自参宴,但会派一名内大臣出席。另有读卷大臣、銮仪卫使、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等官员出席。朝中大臣与新科进士们觥筹交错,饮酒赏景,畅谈未来,其乐融融。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钱载有诗云:“日照槐阴覆露台,恩沾阙下萃鸿才。大官光禄铺筵定,小队和声荐乐来。却忆簪花过一纪,还因糊卷预三杯。升平盛事文明象,起向红云祝上台。”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23年7月13日,第11版;作者:郑学富;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