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冬奥知识 | 花滑运动员为什么转不晕?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31

中国选手于小洋(前)/王晨在进行花样滑冰表演 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平日生活中大家想必都有旋转的体验,往往几圈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头晕、身体不平衡。而在观看花样滑冰比赛时,我们总能看见参赛选手在进行动辄十几圈的直立转、燕式转等动作后,毫无头晕迹象地进行接下来的表演。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晕,但是花滑运动员却不会晕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先应该了解我们旋转时为什么会头晕。人体内耳深处有主管头部平衡运动的一组装置,名为前庭系统,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组成。半规管内存在着淋巴液以及传感器,传感器就像是半规管里的小块海藻,漂浮在液体中,感知发生的一切。

  当我们进行点头、摇头等轻微动作时,半规管内的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但当进行幅度较大的旋转时,传感器的工作就会发生紊乱,逐渐失去对方向的感知。

  但人体都是有适应能力的,例如航天员就是通过不断的超重、失重练习,逐渐克服身体的不适感。对花样滑冰运动员来说也一样,这些从小就练习花滑的运动员,都是在日复一日的旋转训练中,逐渐克服了眩晕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常委龚树生曾解释道:“花样滑冰运动员为何转不晕,这与‘前庭习服’有关,在大量科学规范性训练的基础上,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已处于习惯旋转的状态,使原本受旋转刺激产生的反应不断减轻,甚至消失。”

  曾有一组研究显示,形成前庭习服只需每天进行8至25分钟的练习,7天即可产生前庭习服。龚树生表示,几乎每个人都具有前庭习服的能力,但是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习服能力才会越来越好,他说:“对某一项反应的前庭习服能力因人而异,有人天生是老天爷赏饭吃,有人可能终其一生也达不到比赛要求。”

  不过,前庭习服能力是会消退的,它具有时效性,前庭习服产生后可存在数周至数月,如果之后继续训练、不断刺激,可使之保持更久,这同样有个体差异性。

  (来源:《北京日报》2021年5月27日,第4版;作者:邓方佳;图片来源:新华网)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