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转得彩”游戏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07

  我小时候,在热闹的街市或学校附近,经常可以见到有小贩挑着担子,打着小镗锣,晃晃悠悠走过来。只见他找个宽绰的地界儿放下担子,坐在小马扎上“铛铛铛”紧敲锣,招揽孩子们渐渐围拢过来。担子一头儿架着一个大方木盘,木盘的中心部位支着一根木杆,杆子的顶端装着一个可以转动的横木棍,棍子的一头装一个把手,用手一推,转杆就滴溜溜转动起来了。横棍的另一头用绳子悬挂着一根大钢针,钢针垂下来刚好碰在木盘上。木盘自中心向外画出很多放射状的线,将盘面上分隔出许多小格子,在格子里分别摆放着各类泥捏的小玩具,有小鸡、小兔、猫、猴子、小狗、小老虎等等,也有的格子是空的。小孩子花上一分钱就可以转动一次,钢针停到哪个格子里,那里的泥玩具就是你的了,如果停在空格里,那你的一分钱就算白花了。

  那时候小孩儿都没什么玩具,花一分钱能得到一个玩具,都觉得挺便宜。家里大人给的几分零花钱,那是很珍贵的,每花一分都要好好算计。围着担子,看那些诱人的小玩意儿,心里想着:“要花一分钱就能得到,就太值了,没准我就能转到呢。”心里想着,不由自主手就伸向兜里,你一分,我一分,钱就进了小贩的手里。还真有孩子一转就得彩了,拿着泥玩具高兴地往家跑,没转上的更不死心了,不断地一分钱一分钱地往里填。我有个小学同学,花了一毛钱转了十次,什么也没得到,小贩为了拉拢其他孩子,就给了他一块水果糖。

  我回家把见到的这些告诉了父母,父母说这些小贩挑担进城都是为了挣钱,要是玩儿的孩子都能一分钱就赢一个泥玩具,那他不仅白忙活,还得倒赔钱,所以他就会用各种小花招不让你得彩。我就问,那怎么能控制针尖啊?大人告诉我,这方法多了,比如说,当他看到你转动的针尖快要在泥狗前停住了,他就用手指按一下木盘,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玩具上,根本看不见他的小动作,他这一轻按,针尖就停下不动了,正好是空格,干挣一分钱。但如果所有的孩子都不得彩,大家就会失去信心,不来玩了,所以小贩也会时不时让少数人得到几件泥狗猫等,勾住大多数孩子的侥幸心理,这个“转得彩”的游戏生意才能延续下去。

  干这一行的大多是年老体弱的老翁,无法干力气活儿,但是为了谋生,也只能做些哄孩子的小营生,挣点小钱,勉强为生。他们的泥玩具也都由自己制作,模子刻出,晾干上色,虽很简单,但哄孩子们还是可以的。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贪热闹,在娱乐玩具少的年代,几分钱也能让自己玩儿或看着小伙伴们玩儿,瞪大眼睛,连呼带叫,虽多落空,但希望满满。虽然家长也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但几分钱打发孩子高兴玩一阵子,也懒得管了。所以这个“转得彩”的担子,在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

  这游戏,那时一般也只在孩子们中间流行,说到底,也是种“赌博”。到现在也有各种演变,街头常见有什么猜瓜子、送礼品销售、免费旅游等,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被蒙的人经常是成年人或老头老太太了。还是我奶奶常唠叨的那句话对:“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至理名言。

      (来源:《北京晚报》2021年6月4日,第27版;作者:何大齐;图片: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