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4-06-12
清雍正六年(1728年)曹雪芹自南京北上后,久居北京,历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红楼梦》。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书中还提到了十余个北京地名。如鼓楼西大街、清虚观、玉皇阁、兴隆街、小花枝巷等。而今曹公曾提及的这些地名是怎样的景致,京报网记者户力平进行了探访,我们分上下两集为大家转载,今天为大家转载上集。
曹雪芹与北京地名之渊源
依据“曹雪芹在京遗迹地图”所示,曹雪芹至少在北京留下18处遗迹。北京既是曹雪芹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创作《红楼梦》的地方。但《红楼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有的说是北京,有的说是南京,而书中所描写的景致,可谓南北方兼而有之。
有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在到西山著书之前,曾在乾隆九年(1744年)至十九年(1754年)期间,在右翼宗学府任过职,地址在今西单小石虎胡同。应当说,他在京城生活十年,对北京的人文地理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特别是为了创作《红楼梦》,曾寻游京城,广泛收集素材,所以他的创作并不完全是杜撰,而《红楼梦》里出现的地名也应是有现实对照和一定背景,只是这些地名和他笔下的“大观园”一样,被艺术化了。这些地名的原型应是取自北京,或取其名或取貌,而对老北京人来说,这些地名也曾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人们阅读《红楼梦》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书里的故事可能就发生在北京。
七百年老街:“鼓楼西大街”
“鼓楼西大街”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闪着还了得!——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做什么恒舒,是鼓楼西大街的。’”
说到鼓楼西大街,是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了。“东四西单鼓楼前”这句俗语就描述出了老北京内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鼓楼前”就是今天的鼓楼大街及鼓楼西大街和鼓楼东大街。为此,我将探访的首站选在了鼓楼西大街,并邀请久居鼓楼西大街新开胡同的康先生为向导。
我们从鼓楼西大街西口自西北向东南而行。康先生介绍说,鼓楼西大街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元明时称斜街。因位于鼓楼之西,所以清末时又称鼓楼西斜街。民国时这条大街分为四段:鼓楼以西至西魏胡同称鼓楼西大街,西魏胡同至八道湾称甘水桥大街,八道湾至糖房胡同为果子市大街,糖房胡同至德胜门称丁字街。1965年合并统称“鼓楼西大街”。它是北京城内最为古老的街道之一,因为地处曾经的漕运码头积水潭附近,所以从元代开始沿街的商业就比较发达,并有多家著名的当铺。《红楼梦》中有个“恒舒典”,是薛家在京城的产业,邢岫烟将衣服便典当给它。由此可见书中所写“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并非曹公凭空杜撰。
鼓楼西大街是连接东西城的重要通道。古迹众多,有瑞应寺、寿明寺、关岳庙等,而今大多废弃或消失。
我们一边儿走,一边儿聊,不经意间,已来到了鼓楼脚下。康先生告诉我,由此沿旧鼓楼大街向北不远,路西有一条名为“清秀巷”的小胡同,里面有座道观,叫“清虚观”,《红楼梦》曾提及过。
鼓楼西侧有座“清虚观”
清虚观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不多时,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宝玉下了马,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
“平安醮”为旧时道观里的一种祈福消灾仪式,即因病或因丧事延请僧道诵经祈祷。北京城内外道观众多,但称“清虚观”的只有一座,在鼓楼西侧,即今旧鼓楼大街清秀巷内。
清代《日下旧闻考》有“清虚观在旧鼓楼大街,有景泰五年(1454年)胡濙撰碑”的记载。《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也有记述:“清虚观坐落内五区清虚观胡同八号,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募修。庙内法物有泥像三十二尊。”而《敕赐清虚观记》则云:“前殿虔奉龙虎君,左奉汪真君,右奉刘天君,次建正殿以奉三清,左奉玄天上帝,右奉演教天尊,后创重楼杰阁奉三皇,左奉土地真官,右奉历代祖师,翼以两庑缭以周垣,屏以三门及钟鼓二楼、法堂……”有学者考证,北京仅此一座清虚观,到了曹雪芹所在的清乾隆年间,可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了,有可能是《红楼梦》所写宫中元妃特意指定贾府在端午前打平安醮的那座清虚观的原型。虽然书中说清虚观在城外,可能也是借用其名而已。
沿着旧鼓楼大街向北走没多远,便到清秀巷。向一位老人打听巷内是否有清虚观?老人说有过,但现在已废弃成了民居。他还告诉我,这个小巷因西端原有道教清虚观,所以称清虚观胡同。1965年改称清秀巷。当年的清虚观规模弘大,其山门位于药王庙街(今旧鼓楼大街)西侧临街,坐西向东,而今尚有遗迹可寻。
按照老人指引的方向,我走到小巷西头,见一个敞开的院门内确有一座坐北朝南的老房。正巧有人走出来,我一问,他说那老房子就是清虚观的后殿旧址。这是一处大杂院,老房在院子最北段。因是民居,我没再往里走。
“玉皇阁”疑在钟楼北侧
“玉皇阁”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说送祟的,有说跳神的,有荐玉皇阁张道士捉怪的,整闹了半日,祈求祷告,百般医治,并不见好。”
玉皇,俗称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而玉皇阁则为供奉其神像之所。
走出清秀巷,沿着旧鼓楼大街继续向北而行,不多时便看见路东矗立着一座牌楼,上书“玉阁”二字。向路边一位老人打听,说这就是玉阁胡同。
清代北京城有两处玉皇阁,一处在东城玉阁胡同,另一处在西城狮子府(今育强胡同)。
我寻访的正是东城玉阁胡同,地处钟楼北面。胡同为东西走向,不算太长。仔细观察,西段较宽敞,两侧为新建的四合院建筑。东段较窄,两侧都是平房,为典型的老胡同。来到最东段,见北侧墙上悬有一块胡同的介绍牌,上面写着:“玉阁胡同,全长236米,明代属金台坊,有玉皇庙。清代属镶黄旗,宣统时称玉皇阁,因庙得名。据《北平庙宇通检》载:玉皇庙处玉皇阁胡同,明建,亦称玉皇阁。玉皇阁10号即朝天宫后阁,旧作玄云观,清以避讳改为元天观。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玉皇阁重名改称玉阁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
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的“张道士”应是在钟楼北侧的玉皇阁里“任职”。也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笔下的“玉皇阁”应是西城阜成门内玉皇阁(今育强胡同),因其距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府任过职的小石虎胡同不远。据《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载:“玉皇阁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也称玉皇庙。前、中、后三座大殿和东西配殿今仍存,已定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曾到育强胡同寻访,因玉皇阁旧址为某单位占用,未能进入参观。一位老人向我介绍,那附近曾有座朝天宫,建于明宣德年间,天启年间毁于大火,后在其故址北端建起一处道观,叫“御敕护国元天观”。清代重修后改称玉皇阁,也称玉皇庙。占地面积很大,现存的旧址为东南西北相连的房屋衔接在一起的建筑群,院中大殿屋顶上铺着绿色与黑色琉璃瓦。
(未完待续)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年10月30日,B2版;文并图:户力平;原标题:探寻曹雪芹笔下的北京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