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血筑长城——古北口打响北平抗日第一枪(五)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2

  编者按:说起长城抗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大多是《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既是29军在喜峰口用大刀铸就的英雄叙事,又是抗战的精神图腾。然而,此战的关键一役,不在喜峰口,而在古北口。70昼夜“激战中的激战”,我们输掉了战役,却赢得了民族觉醒的时间。喜峰口与古北口,恰似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两极:前者如烈火,以大刀劈开“日军不可战胜”神话,证明“意志可弥补装备差距”;后者如寒铁,用血肉验证现代化战争需体系化防御,暴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积弊。长城抗战虽以失败告终,但在国人心中,万里长城永不倒。“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由此诞生。

  人文之光网将陆续推出“血筑长城”系列文章,敬请期待!

南天门

  古北口陷落、喜峰口大捷后,长城沿线寂静下来,这是大战来临前的死寂。在古北口西南,小小的南天门,成了整个战场的中心。

  南天门是在两山间修的一个高高窄窄的关口,不过两边没有城墙,以山为墙。日军如果要从古北口攻进北平,首先要经过南天门。

  徐庭瑶主动请缨去守古北口,不过当他到达前线时,古北口已经丢了,17军只能在南天门防守。

长城抗战期间,妇女团体赶制绷带支持前线国军,尽显军民同心抗敌。

  赶到密云后,徐庭瑶对25师的惨状痛心不已,立即给2师师长黄杰下达命令:加快前进速度,接替防务。3个小时后,旅长郑洞国与25师顺利换防。

  作为实战派,徐庭瑶作战时不在斗室,而是老老实实地到前线勘察,亲自监督构筑防御工事。

  眼看战局不妙,他果断延展战略纵深,安排部队在南天门后方的大、小开岭构筑预备阵地。预备阵地前后共筑6道,就是这6道阵地,危机中成了17军的护身符。

  4月21日,日军参谋部下令,要求务必攻陷国军控制的最后一个长城关隘——南天门。此时,西北军、东北军、晋绥军防守的长城各口都已经被日军攻陷了。

  战争机器正式开动,不是地动山摇,而是兵出诡道。

  八道楼子位于南天门左翼,不仅远高出中间和右翼,还可俯瞰古北口镇,日军所有进攻,几乎都围绕着这个点展开。

  军部让黄杰在这儿放一个营,黄杰却认为,日军都是穿皮靴的,不可能爬得上这陡峭的山壁,他只放了一个连。上行下效,驻防的这个连也轻敌了,甚至无聊到夜里赌牌、睡觉,致使敌人轻而易举偷袭成功,8座碉楼一夜被占。

  如果说,在八道楼子失守前,武器落后的17军尚有地理优势,失守后就是被动挨打了。徐庭瑶为此大动肝火:“你们怎样失守,就负责怎样收回!”周围人知道内情,小声嘀咕道:“难道靠赌赢回来?”

  4月21日、22日,黄杰真为八道楼子血拼起来,2师一天阵亡的官兵就达1500余人。据当时的老兵回忆,高地最上面的一百米内,尸横遍野,几乎看不见泥土。但到底是大势已去,强攻无异于飞蛾扑火。

  日军依托八道楼子,集中重炮,与轰炸机一起,对中央阵地进行了地毯式轮番轰击,其炮火之猛烈,几乎将阵地覆盖。

  徐庭瑶构筑的纵深工事虽不能说无坚不摧,但在重炮打击之下,一道道工事,炸了一道还有一道,竟也岿然不动。

  日军改用迂回侧击,却被早已集结于此的郑洞国部何大熙团伏击,“骷髅队”队长池上秀雄少尉就毙命于此。

  日军攻入古北口后,“骷髅队”被吹嘘为第一支突破古北口关的日军小队,大幅彩色照片登上了《占领万里长城》写真集封面。时隔不过一个月,“骷髅队”又上了日本报纸,不过主题不再是“第一番占领”,而是“骷髅队遗骨归”。日本媒体用“全灭”来描述“骷髅队”的结局。

  至4月末,黄杰的2师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徐庭瑶只能咬着牙,将手中的最后一张王牌——刘戡的83师,投入战场。

  83师号称“德械师”。该师共13000人,每人戴一顶德式钢盔,人手一支德式步枪,无论是战斗素质还是所持枪械,都是17军3个师中的翘楚。

  日军也不客气,从第6师团调来了杀手锏——日本独立战车第一中队。全队有89式中型坦克9辆,92式装甲车3辆,这些铁家伙从高地右侧迂回过来,“德械师”竟全无用武之地。

  徐庭瑶手下的三个师长中,刘戡向来被评价为脑子一根筋,打起仗来就疯的猛人,但面对坦克汹涌而至,他也变得目瞪口呆,无计可施。

  仅一天一夜,刘戡接连中圈套,丢了南天门,他急到拔枪自杀,被参谋长挡了一下,才活下来。解放战争中,刘戡又成了败军之将,第二次自杀时,他使用手雷,终究身亡。

  换防后的郑洞国,正在后撤的路上,忽然听说刘戡自戕未遂,形势岌岌可危,立即率2师星夜弛返前线。此时我军阵地已大部分失守,大批日军蜂拥扑来,在这紧要关头,他亲自率队冲锋,一时杀声震天,硬是将敌人逼退了。

  到4月28日,日军主力发起总攻,打了一个星期,仅把战线推进了600米。

  5月,日军再次出动坦克中队,越过了我方炮兵阵地,越过了2师正在布防的区域,直愣愣地冲到石匣镇,17军指挥部失守。19日,日军攻陷密云城,古北口战役告终。

  83师和指挥部都被坦克部队碾压,徐庭瑶的内心无疑受到极大震撼。从那以后,他的脑海里,一直回响着坦克二字。长城抗战后,他率代表团出国考察,撰成《机械化军备论》一书。1938年,国民党第一支现代化机械部队组建。

  未完待续,人文之光网将定期更新“血筑长城”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来源:节选自《北京日报》2025年7月22日,第9版;作者:孙文晔;因生僻字注音,原文有微调;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