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北京老城故事丨一座恭王府 半部清朝史

来源:《北京市方志馆》  发布时间:2024-05-15

  编者按:   

  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全面梳理北京老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和阐释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内涵,编写了《北京老城故事》一书。即日起,人文之光网摘选部分文章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碧波荡漾的什刹海南岸,静谧悠长的柳荫街旁,有一座清代王府,这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恭王府。精美的亭台楼阁和雕梁画柱,不仅荟萃了东方建筑的富丽堂皇,还融汇了西方艺术的新奇别致,堪称中西合璧之作。在这廊回路转、曲径幽台的王府之中,曾经发生过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和珅腾达建私邸

  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是乾隆帝最宠信的权臣,也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贪官。

  乾隆三十四年(1769),19岁的和珅由文生员承袭其高祖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被遣在銮仪卫当差,为皇帝抬“御轿”。有一次,乾隆帝出巡之际,作为仪仗的黄盖仓促中找不到了。乾隆帝随口诵出《论语》中一段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是谁之过?”众人竟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唯有和珅沉着应答:“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声音洪亮,仪态端雅。乾隆帝颇为惊讶:“你们当中尚有如此懂事明理之人!”随即提拔和珅为总管仪仗,授三等侍卫。

  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办事奏对皆得乾隆帝的欢心,从而一路仕途亨通。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始,在20余年里,他从三等侍卫一路攀升,官至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步军统领等职,同时兼任户、兵、吏三部尚书等数十项显官要职。而后,他还相继晋封为三等忠襄伯、一等忠襄公。

  随着官职的提高,和珅的贪欲也随之膨胀。他纵权敛财,广置田产。乾隆四十一年(1776),和珅花费巨资购得一块地,建起自己的宅邸。他亲自筹划,将宅邸设计成为“三路四进”的王府园林格局。房屋采用金丝楠木、汉白玉等材质建设,僭奢逾制。正厅“嘉乐堂”(现为“锡晋斋”)仿紫禁城内的乐寿宫,多宝阁仿紫禁城内的宁寿宫,花园仿圆明园内的蓬岛瑶台,极尽奢华。如今,在东路轴线上遗留了两进院落,是当年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帝幼女,后嫁给丰绅殷德)居住之处。

  三路院落的后罩楼高二层,东西横贯整个府邸,有108间房,俗称九十九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和珅的结发妻子冯氏病逝后,和珅将其居住的“寿椿楼”保持原样,供他和儿子凭吊。

  和珅受乾隆帝重用期间,极力排除异己,大肆受贿敛财,已达到“蠧国病民”的程度。很多大臣为升官而巴结和珅,只好搜刮民财。由于当时贪官污吏横行,终于“官逼民反”,激起了川楚等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的第二天,嘉庆帝宣布罢免和珅军机大臣、步军统领等官职。初八,恶贯满盈的和珅被革职下狱,抄没家产。十六日,嘉庆帝向内外臣工宣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按其罪状当斩,嘉庆帝考虑和珅系先皇重臣,改赐自尽。

  永璘索赐获豪宅

  永璘是乾隆帝第十七子,与嘉庆帝同为孝仪纯皇后所生。礼亲王昭梿《啸亭续录》言,永璘长得身材高大,敦厚结实。他毫无皇子的架子,常混迹于市井狭巷中,闲散不羁,对手下也比较纵容。乾隆帝很不喜欢这个生性疏懒、不求上进的儿子,仅封他为贝勒。

  永璘喜欢玩乐,对皇权无暇顾及。他曾对诸皇子戏言:“皇位不可能落在我的头上,将来哪位哥哥登上皇位,把和珅的宅第赐予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嘉庆四年(1799)三月,嘉庆帝亲政后,将永璘晋封为惠郡王,后为庆郡王。很快,嘉庆帝把和珅宅邸赏给了对此宅“觊觎已久”的永璘,当年的戏言竟然一语成谶。

  永璘住进去之前,府内住着固伦和孝公主和额驸丰绅殷德。公主的级别与庆郡王相当,永璘只能住在西半部分。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月,永璘病重期间,嘉庆帝亲临府上探望,并晋封永璘为庆亲王。不久,永璘病逝。

  永璘死后,有人举报庆亲王府中有毗(pí)卢帽门口4座、太平缸54件、铜路灯36对,均为逾制之物。嘉庆帝批谕:“庆亲王府第本为和珅旧宅,凡此违制之物,皆和珅私置。”永璘在王府居住二十二年,居然对此熟视无睹,可见其闲散秉性。幸而有嘉庆帝袒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道光三年(1823)九月,固伦和孝公主病逝。至此,整座府邸才归永璘后人。

  按照清朝规制,除世袭罔替的王爵外,亲王、郡王须递降等级承袭。当世袭递降到与原封爵所赏赐的府邸不相符合时,朝廷收回原府邸,按现有封爵另行赏赐。永璘病卒后,其子绵慜(mǐn)降袭为郡王。直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13岁的永璘之孙奕劻承袭辅国将军。由于级别太低,奕劻不能在亲王府居住,后迁往定阜大街宅第。

  奕䜣密谋恭王府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咸丰帝即位后,封奕䜣为恭亲王。按清朝规制,收回庆王府,赐予奕䜣,改为恭王府。

  咸丰二年(1852),内务府在原有基础上,对恭王府进行了整修。奕䜣将东路丰绅殷德居室“延禧堂”改名为“多福轩”,设为会客厅;将东路原公主居室改为“乐道堂”,设为自己起居室。满花透雕的拱形门、高大的博古架,显露出主人的尊贵。西路正厅名为“葆光室”,为咸丰帝在咸丰六年(1856)为其题写。奕䜣深知咸丰帝通过“葆光室”的匾额,告诫他收敛锋芒的意图。

  恭王府花园位于府邸之北,始建于同治年间。奕䜣将咸丰帝题写的“朗润园”匾额原样移过来,将其中的“朗”字改为“郎”字,定名“ 郎润园 ”, 后改称“ 萃锦园”。

恭王府花园西洋门(寻竹生 摄)

  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令奕䜣署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防御,随后命他以亲王身份在军机处任职。咸丰四年(1854),奕䜣升任镶红旗蒙古都统、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等职。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仓皇出逃之际,让奕䜣以亲王身份留守北京,负责与英、法议和。翌年,咸丰帝在热河驾崩,立遗诏以肃顺、端华、载垣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将奕䜣排斥于政局之外。

  奕䜣不甘失败的命运,遂与两宫太后密谋发动政变。其间,奕䜣在恭王府多次与朝中重臣商议政变细节,决定于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三十日发动政变。当天凌晨,他率领精心遴选的数名善扑营(清廷内卫部队)侍卫从恭王府出发。行至神武门,奕䜣再次嘱咐:“入宫后不要走神儿,要照编排好的去做。”随后奕䜣一行人来到内廷禁地中的禁门——乾清门。

  到了乾清门后,奕䜣将宫内侍卫全部替换成自己人,又让善扑营的侍卫全部换上黄马褂,在宫外驻守。接着奕䜣转身进入乾清宫里。

  奕䜣一进入宫内,就听到辅政大臣郑亲王端华大声质问:“哎?原来是老六,你怎么敢来这里?”

  奕䜣答:“我是大行皇帝的弟弟,又不是罔佞之臣,如何来不得?”

  端华步步紧逼:“哦,难怪叫你鬼子六,到底是逆夷的帮凶,你竟敢带刀闯入!不怕犯忤逆吗?”

  奕䜣厉声回答:“我是当今圣上的皇叔,正统龙子!你这个王能来,我这个亲王就不能来吗?”

  “咱俩都是王,看你个洋奴还能把谁怎么样?倒要看你怎么走——让你认得我郑亲王!来人哪!把刀给我下了!”

  “黄马褂何在?”奕䜣连道两声。

  恭亲王带来的侍卫猛然间冲上前去,迅速将端华、载垣等人擒拿。随后,奕䜣派人立刻赶往密云将肃顺逮捕,并将其押解回京。此次政变史称“辛酉政变”。

  此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䜣被封为议政王,被授予军机处首席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集军政、外交、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后被加恩“着以亲王世袭罔替”的殊荣。

  光绪二十四年(1898),奕䜣病逝,时年67岁。奕䜣之孙溥伟即日承袭亲王。

  清朝灭亡后,末代恭亲王溥伟一心从事复辟行动。由于开支巨大,入不敷出,最后将庞大的恭王府家业败尽,穷困潦倒,死于长春。

  从乾隆至宣统,绵延140多年,恭王府几易其主,皇帝也换了7位。恭王府见证了清朝从盛世到衰落的历史进程,被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称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来源:《北京老城故事》,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著,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图片来源:“北京市方志馆”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