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南苑四大行宫钩沉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4-01-05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顺治帝来到南苑常住,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九月。顺治帝喜欢在南苑居住,为此还下令在此修建行宫。

  在清代,南苑有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团河行宫,分别位于南苑的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和西北角。团河行宫由深受江南园林影响的乾隆皇帝主持修建,行宫内有四亭八景、南北两湖,宫殿错落,最为富丽堂皇,休憩赏景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旧宫从顺治皇帝起,就主要作为办公理政场所;新宫由康熙皇帝改建,以读书礼佛为主;南宫则临近晾鹰台,这一带是清朝帝王进行围猎的主要场所。


  团河行宫屡遭兵患

  团河行宫的兴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团河行宫共有各类殿房600多间,既威严庄重又富丽堂皇。除闻名遐迩的八景之外,坐落在西湖北岸上的“御碑亭”、东湖岛上的“翠润轩”和湖南侧的“云随亭”等建筑群,也各有特色。

团河行宫遗址文物保护碑

  据记载,团河行宫遵循了宫苑分置的规制,宫廷区紧邻行宫的正门、大宫门,苑林区分为东湖景区和西湖景区。东湖景区位于行宫东部、宫廷区北面,西湖景区则独立于行宫西部。宫廷区四周有护宫河相环绕,西所轴线是整个建筑群的主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石桥、大宫门、二宫门、旋源堂、涵道斋、翠润轩;东所为寝宫,由两进院落组成。《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说:“宫内大殿前檐额曰:‘旋源堂’,殿内额曰:‘时与天游;后才报厦’,前檐额曰:‘涵道斋’。”

  东湖周圆162丈,面积不大,但却丰富了园林空间的趣味性。西湖周圆229丈,因湖面为圆形,故被称为团泊。东湖与西湖相贯通,但构图上表现为一大一小,一东一西,布局灵活多变,空间对比强烈。

  团河行宫建成后,清廷即派兵在行宫四周的“堆拨房”、“军值房”驻防守卫。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侵略军在南海子焚烧寺庙,射杀苑中禽兽。日、英侵略军先后闯入团河行宫,把宫中珍宝洗劫一空,使团河行宫遭到严重破坏。

  到了光绪末年,北洋陆军第六镇驻兵南苑,曾把团河行宫当做驻营房。1922年10月冯玉祥任北京陆军检阅使时,在南苑组成检阅使署,一部分军队也曾在团河行宫内驻防。1942年,侵华日军为了修建南苑机场和黄村、南苑火车站等,开始大规模地拆毁团河行宫。

  旧宫之名含有深意

  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旧衙门在小红门西南,建自前明,本朝顺治十五年重加修葺。”旧宫位于旧宫镇旧宫村,明代时期为上林苑内监提督衙署,称“旧衙门提督署”。顺治十五年(1658年),顺治皇帝下令修缮后,将其更名为“旧衙门行宫”,简称“旧宫”。

旧宫 摄影:祁建

  新衙门行宫和旧衙门行宫在明代为衙门,有新旧之分。到了清代,都是新建成的行宫,没有新旧之分,只是沿用旧名而分别称新宫、旧宫。

  顺治之所以把该行宫起名为“旧衙门行宫”,是为了表达“鉴戒”之意。乾隆皇帝曾在《旧衙门行宫作》诗注中有过明确解释:“旧衙门乃明季太监提南海子者所居。其时朝政不纲,致阉寺擅权,营构阂壮,号称衙门,兹仍其旧名,亦足存鉴戒也。”

  根据《钦定日下旧闻考》和清旧衙门行宫平面图可知,该行宫整体坐北朝南,建筑格局分为东、中、西三路。宫外芳草如茵,宫内古木参天,冬春芳梅含香,夏秋绿树成荫,整体环境极佳。

  《钦定日下旧闻考》中关于旧宫格局的记载为:“旧衙门宫,门三楹,前殿五楹,二层、三层、四层殿宇各五楹。前殿御书额曰:阅式时临。第三层殿御书额曰:爽豁天倪。东壁题联曰:‘平野晴云横短障;满川烟霭涧新犁’。四层殿中有荫榆书屋,额为御书,联曰:‘烟霞并入新诗卷;云树长开旧画图’。”

  新宫藏有帝王名画

  乾隆帝在《新衙门行宫作》中提到其名称:“衙门旧矣尚称新,明季于斯驻内臣。孰谓名当逊乎实,试看假乃胜其真。”

  新衙门行宫整体坐北朝南,建筑格局分东、中、西三路。《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了乾隆时期新衙门行宫的建筑格局:新衙门宫门,三楹,左右垂花门,内对面房十间,前殿三楹,后殿五楹。宫门前铁狮子二,上镌延佑元年十月制,元时旧物也。垂花门内对面房……后殿屏房间,恭绘圣容,猿甲据鞍……后殿之东裕性轩,五楹,轩西为澹思书屋,后为陶春室……古秀亭、澹思书屋、陶春室皆皇上御书。

  新衙门行宫是长方形的建筑群,规模宏伟,朱门绿瓦,金碧辉煌,共有房屋43间,行宫前有两尊元代的铁狮子,四周有宫墙,中轴线上有两座木影壁、四座垂花门、两座宫门、两座大殿,前段三楹,后段五楹。中轴线两侧各有5座院落。这里环境优美,四周多湿地,树木密布,新宫北边的一亩泉是小龙河的发源地,水向东流。在新宫东边小龙河南有一座龙王庙。由新宫通往各苑门、各行宫有御路,路旁有柳树。乾隆少年时曾在新宫裕性轩读书,乾隆多次到新宫驻跸,写了许多诗篇,新宫画额、槛联多是乾隆御笔。乾隆称帝后曾七次在新宫驻跸,写有21首和新宫有关的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帝来到南苑,在新宫、旧宫、团河行宫驻跸,这是清代帝王在南苑的最后一次活动。

  说到新衙门行宫,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皇帝大阅图》还与之有关。这幅画是郎世宁绘制的,画作极为逼真地再现了乾隆皇帝戴盔披甲、戎装裹身、骑马佩箭、英姿飒爽的威武形象。此画绘制完成后,乾隆皇帝非常满意,下令装裱在新衙门行宫的房间里,以便每次前来南海子驻跸新宫时观看。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郎世宁绘

  到了1912年,尽管当时的新衙门行宫已经封宫停用,但这幅《乾隆皇帝大阅图》仍装裱在行宫里。时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到南苑视察部队时,在新衙门行宫发现了《乾隆皇帝大阅图》。当时正值乱世,段祺瑞意识到这幅价值连城的画作随时都有被盗或被毁的可能,就命人找来揭裱匠,取下画带回京城,并交还给清皇室,这才使该画作日后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其实,新衙门行宫在1900年就被八国联军洗劫过,但《乾隆皇帝大阅图》幸免于难。1927年新衙门行宫被奉军部队拆除变卖,行宫建筑片瓦未留。原来的苑户加上新迁来的农民聚集成村,名为新宫村。

  南宫少有帝王驻跸

  南苑四大行宫中,南红门行宫“最不受待见”,概因康熙皇帝病倒在南红门行宫,并于5天后驾崩于畅春苑,从此以后,除乾隆到此驻跸过少有的几次外,其他清代皇帝几乎没有在南宫驻跸过的记载。清中期以后,南红门行宫备受冷落。

  南红门行宫位于南宫村,《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南宫在南红门内里许,门对苑墙,康熙五十二年建。南宫草木丰美,风光清丽,而且距离晾鹰台很近,皇帝在晾鹰台行围、阅兵后常在南宫驻跸。《康熙起居注》中有关于康熙皇帝驻跸南红门附近的记载:“康熙十七年闰三月十六日,上驻跸南苑南红门内;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初五日驾入南苑南红门,驻跸晾鹰台;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初七日,上驻跸南苑南红门内;康熙二十六年十月十六日,上驻跸南苑南红门内……”由此可见,康熙生前是很喜欢在南宫居住的。

  南红门行宫建筑群整体坐北朝南,宫门二重,前殿五楹,后殿五楹,再后西正室三楹。乾隆曾题诗:“盆芳朵筑盎春气,庭树柯高静夕曛。”《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南宫前殿内御题额曰:芳甸治春,联曰:‘英窗黛郁千年树;插架芸芳四库书’……后殿御题额曰:景湛清华,联曰:‘绿水亭前罗带绕;碧山窗外画屏开’。”

  1900年,南红门行宫被八国联军烧毁,仅遗留下几块雕刻精致的狮子石座。如今,南宫成为大兴区瀛海乡自然村。

  (来源:《北京晚报》2024年1月2日,第19 版;作者:祁 建;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