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被晚日映作丹色”——“金台夕照”遗迹溯源考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27

  遥想当年,燕昭王尊郭隗,筑宫而师事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士,遂留下“黄金台”之地。然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夕照不少见,金台却不是哪儿都有。于是,“金台夕照”就变得弥足珍贵起来。

  据说,在燕山、太行山脚下之华北大平原上,林林总总地出现了众多“黄金台”。关于黄金台的遗迹,河北定兴、易县有之。至于北京域内,朝阳区、东城区(原崇文区)有之,房山区亦有之。然房山区的“金台夕照”,位于大金陵的范围内。顾名思义,该金台乃金陵之高台,与燕昭王并无关联。

  朝阳区现存“金台夕照”碑一通,个头不大,据说是乾隆帝的御笔。此碑就位于东三环中路附近,距离地铁站不远。这里起初的名字,叫作苗家地。金台夕照周边的道路被称为金台路。

复建的夕照寺外观

  还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夕照寺,坐落在曾经的广渠门内大街(而今的广渠门南小街)之西南。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王好为导演,还专门为它拍摄过一部影片《夕照街》,老北京人的“胡同生涯”于影片里比比皆是。

  回过头来,再让我们步入而今的夕照寺。曾经的古刹夕照寺,已然成为了旧京文献中的某个部分。而眼下的夕照寺,更像是今人与古人的一条精神纽带。人们在它周边乘凉、饮茶,或是聚餐,聊得尽兴了,不经意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地看它一眼。

“金台夕照”碑

  或许,曾经的古刹夕照寺,亦被茶酒叙谈的文人骚客们如此地“关照”过。笔者化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免感叹:寺中何人初见月?圆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圆月年年望相似。据《旧京寺坛考据》载,“寺在左安门内板桥,地址至为幽僻,寺旁有居民三五家。每当日光西转,炊烟高升时,被晚日映作丹色,缕缕不绝,与庙墙相映,至为美观。”在张连城、张学雷先生编撰之《北京的佛寺与佛塔》中,关于夕照寺的描述,大体是这样的:“寺院所在的地方于明代十分有名。因寺前宽阔,古木森森,又有溪水蓬塘,清幽肃静,而且在寺的东南不远处有隆起的土丘,故相传为小金台。此乃燕京八景之一。”

  关于此寺的命名也颇有意思,相传初建时于山门前有一大影壁。每当红日西沉时,夕阳照在影壁上,现出一片红光。寺僧取其祥瑞的征兆而以“夕照寺”命名。由此看来,古人并不觉得该寺与燕昭王之间有何关联。其得名只是情景交融之后的结果罢了。

  到目前为止,似乎没人能说得清夕照寺的具体始建年代。然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该寺极有可能出现于元末明初之时。若是明代之物,则很可能是出自正统、景泰年间。作为证据者,乃是景泰朝之兵部尚书于谦曾多次到访夕照寺。若能搬得动这样一位当朝重臣,说明彼时之夕照寺已具相当规模。

  据说,夕照寺内的高僧普朗,还曾请于谦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画的《中塔图》题词。题词之墨迹,于清乾隆朝还被收入《三希堂法帖》之中。除了于谦,另有许多文人墨客前往夕照寺吟诗、赋词、题字、作画。此真乃“相见两不厌,城南夕照间”。

  关于夕照寺于明清时期的风景,恕我直言,吾生也晚,不可名状,所以,一些记述了夕照寺彼时面貌的书籍,便需在此誊录了。夕照寺之山门殿面阔三间,石门上有“古刹夕照寺”的石额。山门殿内左右原有两尊泥塑,左为蔡伦,右为关羽,中间为一木屏风,屏风背后为木雕的持杵韦驮。可惜现今都已无存。

  夕照寺内所供的蔡伦像,实乃别家寺庙中罕见,甚至可谓是绝无仅有的。蔡伦改进了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然寺内供奉蔡伦有何寓意?其宦官的身份?抑或是由于寺中高僧喜欢书画?

  马芷庠所编写《北平旅行指南》(下简称“旅行指南”)中介绍:“前殿有三大士像,后殿为如来佛殿。”依此说法,山门殿后应有前殿一座,其后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三间,其前后有廊厦。内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此殿后的大悲殿供有千手观音。据说,这些塑像都十分精致传神,可惜也都不知所终了。

  夕照寺最为著名的就是大悲殿内的两幅书画。其中,大殿西壁的壁画名为《古松图》,为清代著名画家陈寿山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亲笔所画。此画为一高一矮双松,故又名“双松图”。

  大殿东壁上有清代(与陈寿山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王安昆之草书《高松赋》。《古松图》和《高松赋》,堪称书画双璧,为珍贵的艺术文物。这两幅书画的所在地,于“旅行指南”中并没有交代清楚。当然,在北平沦陷前,外(国)人及古物保管会,均曾为之摄影。后来,书画双璧于1965年被北京市文物工作队揭走保存,后存放于北京文物研究所内。

  曾经的夕照寺,于乾隆盛世之际达到了空前规模。彼时,这座占地五亩的寺庙,由影壁、山门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东西配殿,以及方丈院、后园、砖塔、停灵之所等组成。

  上世纪30年代中叶,当马芷庠编写《北平旅行指南》时,夕照寺早已衰败。按书中所记:“寺内有房百余间,偏西设有慈济第二小学校。系该寺住持秀灵和尚出资创办,学生多系附近贫寒子弟。”如今的夕照寺,仅“修旧如旧”地保留着山门殿、大雄宝殿,且殿内之古物皆已消失。虽然已无法看出其昔日的辉煌,但大殿之木结构框架却基本得以保全。至于能从中品出多少古意,就见仁见智了。

      (来源:《北京日报》2023年11月23日,第11版;作者:高申;图片: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