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北京老城故事丨百货骈集的明都闹市

来源:《北京老城故事》  发布时间:2023-10-20

  编者按:   

  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全面梳理北京老城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和阐释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内涵,编写了《北京老城故事》一书。即日起,人文之光网摘选部分文章予以转发,敬请关注!


  《皇都积胜图》完成于明万历初年,在长达6米的巨幅画卷上,既有农夫工匠、行商艺人、士子边军,又有城郭街市、宫殿庙宇、山川关隘。喧嚣繁华的街道、形形色色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现了明代北京城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棋盘街上书墨飘香

  棋盘街是正阳门与大明门之间一个百步见方的小广场,因四周有石护栏,方方正正,形似棋盘而得名。明朝中期的北京城内,官府民居鳞次栉比,坊间市场人烟辏集、车马骈阗,正阳门外也逐渐商贾云集。一墙之隔的棋盘街,自然日益兴旺起来。

  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大明门之左右,日日市,古居贾者也。”《长安客话》中说:“肩摩毂击,竟日喧嚣。此亦见国家丰豫之景。”繁华的棋盘街位于国门正前方,因此又被称为“朝前市”,是明代北京繁荣昌盛的标志。

  能让人们驻足,可见这里披沙拣金,“淘”得到好东西。“棋盘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凡燕中书肆,多在大明门之右及礼部门之外及拱宸门之西”。这几句话点明了棋盘街市场人群熙攘的关键所在——棋盘街书市。

  书市的繁荣与文人聚集有直接关系。明正统年间,棋盘街北部的千步廊两侧,对列着“五府六部”。士大夫们办完公事,出门闲逛一番,最好的消遣当然是欣赏、购买书画之类的文化艺术品。而到了春闱之时,全国各地的举子来到京城应试,这时的棋盘街书市就更加热闹了。

  孙承泽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藏书家,他在《庚子销夏记》中记述了自己与棋盘街书市的一段不解之缘。他有一卷仿造的赵孟頫千字文,十分喜爱,经常品味把玩,并称赞这幅字的书法:“风骨内含、神采外溢。”只可惜这是山寨版,如果能见到真品,那才叫“以快平生”。有一年秋天,他在棋盘街逛书市,不经意间,在下马牌旁边看到了这幅字。于是他二话不说,倾囊而尽,当场买下。

  除了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明代其他著述里也提到过棋盘街书市。明末刘若愚在《酌中志》中说,司礼监监守自盗,经厂库内所藏的图书很多被仆役、匠夫拿去售卖。有人曾得到内阁所藏的一部《册府元龟》,他在京师去世后,他的仆人得到这部书,就把它拿到“部前”售卖。“部前”就是大明门附近的礼部、户部一带,由此可以推测,售卖的位置应该就在棋盘街上。

  棋盘街书市因官员文人云集而有了固定的消费人群,又因众多举子会聚而有了强大的市场需求,逐渐成为明代书肆集中之地。

  东安门外灯火璀璨

  除了高雅的“朝前市”,明代北京城其他著名的市场还有很多,如西四牌楼附近的西大市、东四牌楼附近的东大市、东安门外的灯市、玄武门外的内市,以及西城的都城隍庙庙市、护国寺庙市,东城的隆福寺庙市等。这其中,东安门外的灯市是当时京城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

  明代的灯市,在紫禁城东华门外,也就是现在的灯市口地区。那时,这里是京城极为繁华的地方。大街两旁商铺林立,百姓游人比肩接踵,所售货物种类繁多,生活必备、奇珍异宝都囊括其中。关于其繁盛之景,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市之日,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貂之珍异,三代八朝之骨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

  明朝将南宋以来的上元六夜灯扩充至十夜灯,上元节都会给百官放十天假,时间大概从正月初八到十八。上元节时,灯市口大街一带更是热闹得非比寻常。从灯市口大街到东四一带,道路两侧搭起许多灯棚,悬挂着花灯供人观赏,全长二里许,白天为市,夜晚放灯。

  明朝灯市上灯的种类繁多,不仅有纱灯、纸灯、走马灯这些常见样式,还有一种特殊的冰灯。这种冰灯与今日所见不同,它是将各种颜色的布料剪成条状,悬挂于枯树枝上,浇上水冰冻而成。冰灯映着灯火,看起来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上元节期间,每当太阳落山,灯棚里各式各样的花灯被点亮起来,远远望去,犹如满天繁星。街道两旁的茶楼酒肆也张灯结彩,此外还有笙箫鼓乐和百戏杂耍,游人或宴饮作乐,或穿梭其中。这番景象正如明代张居正《元夕行》中所述:“灯摇珠彩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

  不仅如此,灯市上还要通宵放烟火为节日助兴。五颜六色的烟火与流光溢彩的明灯相映生辉,火树银花将灯市口大街装扮成色彩与灯影交织的世界,更是增添了节日氛围。

  如此曼妙的夜晚,吸引着京城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一首诗:“谁家闺女路傍啼,向人说住大街西。才随老老桥边过,看放花儿忽失迷。”可见,上元节花灯与烟火之绚烂,灯市的繁华与喧闹令人着迷。

  西城庙市应有尽有

  庙市,是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早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庙市多位于寺庙周围,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的人多,于是在寺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而后渐渐成为定期活动,由此称之为“庙市”或“庙会”。

  明代,北京的庙市也有很多。如内城的正阳门关帝庙、都城隍庙,外城的南药王庙、土地庙,郊外的马驹桥碧霞元君祠等。其中,都城隍庙庙市(位于今西城区金融街一带)规模最大,最为有名。

  老北京庙市是古老的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春节期间,除了一般年俗以外,庙市则为旧时北京过年最富有民间特色的习俗。

  明人的《燕都游览志》记载:庙市,最出名的就是城西的都城隍庙。都城隍庙庙市西起都城隍庙,东至刑部街,大约有三里长,规模与灯市差不多。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始,比灯市还多开市一天。明代一年一度的灯市,轰动京城,能与灯市相比的都城隍庙庙市,其盛况可想而知了。

  庙市开市那天,四方商贩云集。日常生活所需之物无所不有,各地名特产品,如苏绣、蜀绣、诸葛笔、龙尾砚等,也都汇聚其间,连一些外国客商也来赶庙会、做生意。明代《谈经》有这样的记载:“碧眼胡商,漂洋香客,腰缠百万,列肆高谈。”这些“洋商人”不仅带来了象牙珠宝、珊瑚玉器等珍奇异宝,还有北京人见所未见,甚至闻所未闻的耶稣像。

  除了日常用品与西洋物件,都城隍庙庙市也是“奢侈品”的聚集地,其中最有特色的当数古董文玩。商周的彝鼎、秦汉的铜镜、唐宋的书画都能在庙市上找到。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讲述了都城隍庙庙市中古董交易的火爆景象:名贵的宣德铜炉、成化窑瓷器,最初要价很便宜,他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珍贵。后来再来到京师,成化窑酒杯的价格竟然飙升了十倍。

  都城隍庙庙市是一个综合型市场,各类商品货物应有尽有,“人生日用所需,精粗毕备。羁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顷刻富有完美”。只要你带着钱,想要什么,到市场里走一圈,顷刻间就能置办齐了。

民国时期的棋盘街(来源:《北京名胜》第5页)

  明朝人这样形容北京城:“帝都所在,万国梯航,商贾巨富,道路相属。”各地商品聚集在此,是天下富饶之地。今天,棋盘街、都城隍庙庙市早已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销声匿迹,“灯市口”也只留下地名。但是它与珠市口、煤市街、磁器口这些名称一起记录着北京以往商业的繁华,展现着古都几百年的历史积淀。

  (来源:《北京老城故事》,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著,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图片来源:“北京市方志馆”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