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2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得以免于战火是全城百姓之幸,也是文物古迹之幸。笔者在文物整理工作中发现了致汉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黎锦煕的一张请柬。这张请柬是傅作义发出的,彼时,正值北平和平谈判时期。
“最后的警告信”
这封请柬是时任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为邀请黎锦煕参加中南海勤政殿的座谈会而发出的,座谈时间是1949年1月16日,正是平津战役最为胶着、北平和平谈判最为紧张的时候。
傅作义致黎锦煕的请柬
当时北平《新民报》刊载了傅作义在1月16日宴请北平各大院校教授的新闻。傅作义在这次宴会之后,才最终下定决心签署《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拉开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序幕。于此可见,这次宴会在北平和平解放历史事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1948年底,完成辽沈战役的东北野战军马不停蹄发动了平津战役,将傅作义的25万军队团团包围在了北平城中。傅作义是爱国抗日将领,曾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认可,这是其和平起义的政治基础。但双方前期的两次谈判都没有结果。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傅作义看到还有和平谈判的余地,于当天委派与中共素有交往的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等前往通县五里桥(今北京朝阳五里桥村)和解放军进行第三次和谈。
在攻打北平及周边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古迹保护,多次指示军队要保护好圆明园、故宫、北海、清华大学等文物古迹,还请建筑学家梁思成等在北平地图上标出了文物古迹的方位,避免其在战争中受损。在此问题上,傅作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傅作义也希望北平古城不遭受破坏,期望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因此北平攻防战一直没有真正打起来。
1949年1月16日清晨,中共中央军委给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林彪、罗荣桓发去指示电,让他们把“最后的警告信”在当日交给傅作义方面的谈判代表。“最后的警告信”措辞极为严厉,让其“自动放下武器,并保证不破坏文化古迹”,并说:“破城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绝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这封信实际上就是发给傅作义的最后通牒。1月16日第三次谈判期间,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最后时刻,傅作义在此时必须要做最后的决定了。
“最后一席话”
1月16日,在北平和平谈判的紧要关头,傅作义紧急给北平各大院校教授朋友发去请柬,让他们在当天下午到中南海勤政殿,听听他们对北平时局的意见。在这种关键时刻,傅作义仍然要倾听文化教育界的意见,足见他对社会文化名人的尊重。
1月17日,北平《新民报》登载了傅作义宴请教授的新闻,其记:“傅总司令昨日下午五点半在勤政殿宴请各院校教授,到有:袁翰青、贺麟、郑天挺、陈友松、杨人楩[pián]、王铁崖、赵廼[nǎi]博、徐悲鸿……等十余人。席间傅氏希望各教授坦白交换意见,发言者极为踊跃,对主和原则上获一致见解……宾主谈话颇洽,至七时四十分始散。关于觅致和平技术与出城手续,亦曾略谈及。”据此可知,参会者均是当时的北平知名教授。
《新民报》关于傅作义宴请众教授的报道
北平《新民报》刊登的部分参会者名单中并没有黎锦煕。黎锦煕是当时北平文化教育界名人,是北平师范学院的著名教授,致力于推行国语,倡导白话文,与胡适、钱玄同等民国时期名人多有往来,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笔者在翻阅黎锦煕日记时找到了他对此次会谈的记录,日记用罗马文混合汉字所记,大意是:“剿总”司令车来接,过石驸马大街,接胡步曾(先骕)、黄海平、温广汉,到中南海勤政殿。何海秋(基鸿)、徐悲鸿、袁翰青、杨人楩、黄觉非等陆续到。傅宜生总司令到,焦实斋副秘书长陪。何、徐、胡接着发表意见。傅作义答应要“和”的和平,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生活自由。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各位教授踊跃发言,纷纷表示反对开战,保护古城,希望北平能够和平解放。《北平解放前夕的徐悲鸿》记徐悲鸿在当天是第一个发言的,他说:“北平是一座闻名于世界的文化古城,这里有许多宏伟的古代建筑,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在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也是罕见的。为了保护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免遭毁坏,也为了保护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损伤,我希望傅作义将军顾全大局,顺从民意,使北平免于炮火的摧毁。”随后著名历史学家杨人楩说:“我完全支持徐悲鸿先生的意见,如果傅将军能为北平免于战火作出贡献,我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将来在书写历史时,一定要为傅将军大书一笔。”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说:“北平有人类最珍贵的文物古迹,这是无价之宝,绝不能毁于兵燹[xiǎn]。”其他人都表示赞成保护北平古城文物,反对开战,大家发表完观点后,傅作义表示基本同意和平解放北平。
傅作义虽为国民党华北地区最高长官,身居高位,但常邀请北平文化名人座谈,听取他们对社会时局的看法。在保护北平古城方面,文化人士和傅作义的想法是相近的。1月16日晚上,在中南海向傅作义发表保护古城、反对开战意见的教授们不会想到,远在河北西柏坡的毛泽东也十分牵挂北平城的文物古迹。他以中共中央军委的名义给前线指挥林彪、罗荣桓发去指示电:“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
北平攻防战最终没有打起来。1月16日当晚,傅作义开完座谈会后,在通县五里桥谈判的邓宝珊等正式与中共签订了《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1月31日,解放军进城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1月16日晚的中南海座谈会是《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签订前傅作义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被称为“最后一席话”。
三股合力保北平
“最后一席话”是让傅作义下定决心和平解放北平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徐悲鸿、杨人楩等学者在“最后一席话”中的讲话十分重要,在国民党特务的恐怖威胁下,这些具有高度使命感的学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呼号,在傅作义召开的座谈会上慷慨激昂地表达“保护古城、反对开战”的想法,这更加坚定了傅作义和平起义的决心,间接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的签订。这次座谈中,几乎每位学者都表达了自己对于北平文物古迹的担忧,体现了高度的文化文物保护意识,在保护北平古城、文物古迹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此多的著名学者为保护文物共同阻止战争,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少见的。这次座谈会是中国文物保护历史上一次意义极其重要的会议。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在北平城内的学者们为了保护古城奔走时,城外誓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解放军也为了保护北平古城、文物古迹积极筹划。在“最后一席话”进行时,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的名义电告前线将士攻城时要保护文物,“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而傅作义作为爱国将领,不顾特务对其生命威胁,赞成学者们保护北平古城的意见。正是这三股合力,最后才保留下了北平城的文物古迹,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历史瞬间。
74年过去,时光流逝,故宫、颐和园依然安详静美,“最后一席话”已被淡忘,而这张泛黄的请柬让我们再次记起那次重要的座谈会,它见证着74年前先辈们为保护北京文物做出的努力,告诉今天的我们,阳光下的古都文物是多么难得可贵。
(来源:《北京日报》2023年4月6日,第11版;作者:杨程斌,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