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京城大商场一路“上新”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24

  前不久,京西大悦城开业,“首日客流破十万”的热闹场景,令很多老北京想起了大商场的风光岁月。曾经,人们在大商场里转一圈,吃喝穿戴一站购齐,那是何等幸福!后来,“大而全”的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经历过辉煌,也陷入过困窘。如今,随着北京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商场重整旗鼓,焕发出新的活力。


  转一圈“吃穿用”全买齐

  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北京兴建了一批大商场。

  最知名的当数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王府井百货大楼。1955年临近国庆的星期日,百货大楼正式开业。当天,9个大门同时开启,顾客像潮水般涌了进去。食品、服装、床上用品、文体用品、五金电料、皮货皮件、中西乐器、儿童玩具……1万多平方米的商场里琳琅满目,顾客们看得眼花缭乱。工人邓书堂一边挑新衣服一边和同伴感慨:“过去我们如果要买几件东西,经常不能在一个地方买齐全,现在,只要在百货大楼转一圈,穿的、戴的、吃的、用的,真是什么都有了。”

1955年9月26日,《北京日报》2版。

  那些年,海淀文教区、新市区和东郊工业区等新建区人口不断增加,已有商业设施渐渐难以满足机关、工厂、学校和居民的需要。就拿酒仙桥来说,那里只有一个合作社分销处,商品也只有700来种,别说买菜买肉了,人们就连买油盐酱醋都得挤进挤出排半天队。到了休息日,想买点儿东西就更加困难了,有的人不得不跑20多里地进城采买生活用品。

  为解决这个难题,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海淀区八大学院、科学路甘家口、公主坟农大路、永定路、东郊区酒仙桥和南苑区木樨园六处各建立一个综合性大商场。酒仙桥商场是六大商场中第一个建成开业的。据《北京日报》1956年4月13日1版《酒仙桥居民的大喜事》报道,这个商场全部营业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相当于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楼和二楼,经营的商品有1.2万多种。人们每天需要的粮食、蔬菜、肉食和调味副食品,在这里转一圈都可以买全。此外,商场还有销售家庭用具、五金电料、糖果糕点、茶叶和水果的专柜,如果自行车坏了、鞋子破了,也有地儿修理。此后,永定路、甘家口、木樨园等商场也陆续建成。

1956年4月13日,《北京日报》1版。

  1956年“五一”前夕,经过重新修建的西单商场开始迎客。修建前,西单商场通道迂回紊乱,货摊分散零乱,商品很不齐全;修建后,西单商场成为明亮整洁的综合性大商场,在商场里转一圈,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和其他日常应用的商品都可以买到,顾客若有兴致,还可以听听相声、打打乒乓球和台球。

1963年,地安门商场里的顾客在选购搪瓷洗脸盆。(摄影:李晞)

  伴随着大商场的建设,北京商业网点分布不平衡的状态开始改变,连昔日荒凉的城郊也因为有了烟火气而渐渐繁华起来。这些大商场以百货为特色,因“大而全”闻名,在京城风光了好多年。至今提起来,很多“老商业”还如数家珍。

  现代化商业设施争奇斗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的人口已超过1000万,日流动人口达到百万以上,每年还有100多万国外旅游者,人们对逛商店、买东西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那时候,虽然北京的商业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适应消费需求和实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型的需要来看,京城大商场在数量、规模、档次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繁华地区缺乏现代化的多功能综合性大商场。

上世纪80年代,天桥百货商场的售货员帮助顾客挑服装。(摄影:李晞)

  1988年开业的隆福大厦为首都商业增添了新“橱窗”。这个建在隆福寺街上的大型商业建筑,装有中央空调、立体声音响、电子显示屏、残疾人通道、滚梯,以多功能、现代化取代了昔日东四人民市场简易的货棚。大厦经营的商品实行高、中、低档并举:既有5.5万元一只的雷达表、1500元一条的皮带等上千种高档商品,也有几角钱几分钱就可买到的2000多种小商品。开业两年多,销售额由1.6亿元增至3.8亿元。

1991年1月4日,《北京日报》1版。

  渐渐地,商品及服务门类齐全的大型综合性商场在京城竞相上马,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令人耳目一新。

  1990年初,西单购物中心建成。顾客们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时,视觉豁然开朗:印象中拥挤不堪、堆货如山的景象不见了,眼前是富于变化的柜台格局、宽松得有些“浪费”的顾客通道、大厅中央自动运转的滚梯、送来阵阵凉意的中央空调……这一切,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上世纪90年代开业的城乡贸易中心令市民耳目一新。(摄影:李映)

  1992年,北京各大商场或争奇斗艳或横空出世,更把北京的老百姓看得眼花缭乱——

  年初,位于公主坟的城乡贸易中心迎客。商场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就像高级的宾馆饭店一样,绿色植物装点着20米高的中央大厅,配上华丽的灯光,让人感到舒适、轻松。从一楼的食品、牙刷、发胶到四楼的小型家用电器,60%的商品实行开架售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

  年中,营业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燕莎商城在亮马河畔崛起。用商品齐全、布局合理、环境豪华等词汇已不能完全概括出这个大商场的恢弘场面,其商品不仅拥有世界名牌、中国名牌,而且拥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1992年7月6日,《北京日报》1版。

  年底,地处建国门外大街的赛特购物中心开张。购物中心营业面积为1.2万平方米,在京城创下了自动滚梯最多、室内电视屏幕最大、进口货品比例最高、开架售货面积最大等几个之最。

  从此以后,北京的大商场以每年新增10家的速度增长,到1997年初,全市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新老大型商场已有65家。

  那些年,北京的大商场开一家火一家,人流如织,生意兴隆,成为京城现代化商业的象征。

  市场竞争加剧进入“盘整”期

  大商场建设力度逐年升温,到1997年,已开业的大商场比“七五”末期增加了近7倍,而1996年消费品零售额只比“七五”末增长2.58倍,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商品销售量增长不到2倍,北京市大中型零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已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那时候,超市、仓储店、专营店、连锁店等业态兴起,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而大商场发展速度过快,势头过猛,已大大超过了消费增长速度,再加上部分大商场建设布局不够合理,经营内容趋同,缺少特色,风光一时的大商场日子不好过了。尽管采取了让利、酬宾、抽奖等多种促销手段,有些大商场还是撑不住了。仅从1996年5月到1997年12月,就有西单信特商业中心、朝外商业街卡玛商业大厦、万惠双安商场等6家大商场关张歇业。1998年更是被喻为“大商场倒闭年”,因为在这一年,京城有4家大商场关张,分别是:海蓝云天、万通新世界、新安商场和仟村百货。其中,仟村百货曾以“赶集”为号召一炮打响,创下日销售近400万元的纪录。但谁也没想到,仅仅开门两年,仟村百货便急转直下,还因无力还贷不得不拍卖部分房产。比仟村百货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万通新世界商城,干脆宣布退出高档商厦的行列,转而面向批发,开办小商品市场。

  然而,东边日出西边雨。当这些大商场倒下的时候,人们也听到了不少新店开张的锣鼓声,仅1998年一年便有13家大商场开张:从年初的新东安、绿屋百货,到年中的洋华堂、庄胜崇光、新世界,再到年末的万客隆酒仙桥店。据统计,这些新开的大商场总营业面积达37.4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综合百货商场10家、超市2家、专业店1家,其中外资介入的有7家。

1999年1月20日,《北京日报》2版。

  在开开关关中,北京的大商场进入了“盘整”期,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大商场不能像过去那样开门就能赚钱了。对此,时任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商经系主任陈鹤鸣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场有生有死是正常现象,这种生生死死将大型零售企业带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8年2月6日,《北京日报》2版。

  商业综合体带来全新购物体验

  近年来,北京出现了一批汇聚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影院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既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一站式购物需求,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2008年底,占地30万平方米的石景山万达广场开业。这是京西首个商业综合体,集百货、餐饮、大型超市、影城、游乐场、室内步行街、五星级酒店于一体,开业当日,就创下了客流超20万人次、销售800多万元的石景山商业新纪录。人们走进室内步行街,看通透的玻璃穹顶,逛各种品牌店。累了,在阳光通道小憩;渴了,喝一杯飘香的咖啡。几乎每一个节日和周末,万达广场都人满、车满,就连周边道路都车位难寻。

2009年3月10日,《北京日报》4版。

  2010年,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首地大峡谷购物中心落户南城。这也是一个集餐饮、娱乐、购物、超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开业不到一年,平日每天客流量在2万人次左右,到了周末,更是没少过3万人次。“购物、吃饭、看电影,一站式解决,以后再也不用往北城跑了。”居民周艳妮高兴地说。

  后来,世纪金源、SKP、蓝色港湾、荟聚中心、王府中环等多个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分布在京城的东西南北。这些商业综合体逛起来时尚、舒适、方便,不仅具有餐饮、购物、娱乐功能,有的还将艺术、教育、体育、生活设施等融入其中,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现代化的消费需求。随着买手店的出现,如今不少小众的国际时尚品牌也走进了消费者的生活。在多种业态相互织补下,北京还出现了货真价实的全球“店王”——2020年,SKP迎来1500万人次客流,销售额达177亿元,其单店销售额、每平方米销售产出均为全球第一。

2021年7月26日,《北京日报》3版。

  眼见着新的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传统大商场也不甘落后,加速转型。长安商场、甘家口百货改造后,由单一购物转为具有休闲消费、体验功能、亲子功能的社区生活中心;大悦春风里改造后,引入了300家品牌商户,其中近三成为全国或区域首店;王府井百货大楼升级后引入了首个老北京沉浸式体验空间和平菓局,成为“网红打卡地”。

2023年6月,京西大悦城开业,这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京城消费市场增添了新活力。(摄影:杜建坡)

  今年,北京的商业综合体还将密集“上新”,预计新开的大型商业项目达23个,包括超级合生汇、远洋乐堤港、北辰荟购物中心等,约为近4年新开商业面积之和。随着北京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未来,首都的消费市场将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来源:《北京日报》2023年7月20日,第10版;作者:贾晓燕;图片:原文配图;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原文有删减)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