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北京
全部 党建 历史 经济 教育 科技 建筑 交通 体育 旅游 地理 文艺 民俗 伦理
“曲圣”关汉卿

来源:《北京历史故事(一)》  发布时间:2021-06-08

关汉卿创作窦娥冤  何桂东/图

      汉赋、唐诗、宋词之后,元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两类,剧曲就是杂剧,它的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是被后世誉为“曲圣”的关汉卿。

  关汉卿,大都人,号已斋,约生于成吉思汗末年(1227年前后),逝于元成宗大德初年(1297年前后),祖上以医为业,所以他隶属于太医院户籍青年时的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当时,元朝统治者将全国各族民众强分为四个等级,汉族人被列入下等人;在社会阶层上,又分为十个等级来看待,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的说法。在这种社会现实里,像关汉卿这类儒士,身份与乞丐相近,遭受压抑,无处施展才华,被迫生活在社会下层民众中。所以,他憎恨统治阶层的黑暗与丑恶,同情广大民众。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才华投入杂剧创作,编演杂剧以警示世人。

  关汉卿运用流行于北方的“北曲”体制写杂剧,“初为(元)杂剧之始”,是元杂剧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与当时大都一带的杂剧、散曲作家杨显之、梁退之、劳君祥、王和卿等人交好,常在一起商酌文辞,评改作品,是元初梨园(梨园,原是唐玄宗训练歌舞艺人的地方。旧时用来泛指有关戏曲方面的事物,如把戏班称为梨园,演员称为梨园子弟,戏曲界称为梨园界等)领袖。关汉卿自己也曾亲自登台演出,与当时的一些着名杂剧演员多有交往。他曾南下到过扬州,在与扬州名优朱帘秀的词曲唱和中,赠给她一组《南昌·一枝花·不伏老》。他在曲子中写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以“铜豌豆”自喻,充分显示了关汉卿不屈服于黑暗世道的人品和骨气。

  关汉卿一生着作颇丰,计有杂剧67部,现仅18部存世,是写作元杂剧数量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从题材类型来分,有“历史剧”(如《单刀会》),有“妇女剧”(如《救风尘》),有“公案剧”(如《窦娥冤》)。其中,《窦娥冤》一剧堪称关汉卿的杰作。

  《窦娥冤》写于元朝设置肃政廉访使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后,是关汉卿的晚年作品。《窦娥冤》的题材源自《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故事。但关汉卿在编撰杂剧时,结合元朝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平民冤案,生动描写了窦娥的悲惨命运。年轻善良的窦娥,早年因家贫沦为蔡家童养媳,不料婚后丈夫夭亡,只得婆媳相依为命。她遭到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后来竟被诬陷犯有人命案而身陷牢笼,遭受官府拷打,严刑逼供。窦娥为了救护蔡婆婆,被迫招认罪状,

  被判处斩刑。临刑之时,窦娥为了表示自己所受的天大冤枉,发下三桩誓愿:一要在刀过头落之后,一腔颈血向上飞洒在丈二长的白练之上;二要六月降雪,掩盖她的尸体;三要当地大旱三年。果然,当窦娥被斩后,雪溅白练,天降六月雪,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冤死,感动了天地。所以,此剧题目的“正名”就叫做《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杂剧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国际上也有广泛影响。1958年,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称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曾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来源:《北京历史故事(一);作者:陶  然;图片:原文配图)

扫一扫关注

人文之光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