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106题,其中:单选题56题、多选题50题)
(一)单选题(56题)
16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 )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A.法律法规
B.宪法
C.选举
D.人民代表大会
16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 )。
A.人民的心
B.人民满意
C.人民的拥护
D.人民的支持
16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立场观点方法
B.世界观;立场观点方法
C.世界观和方法论;立场观点
D.世界观;立场观点
164.(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安全
B.经济
C.发展
D.和平
16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A. 党的建设
B.统一战线
C.团结协作
D.共同奋斗
16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
A.作风建设
B.反腐倡廉
C.依法治国
D.党的自我革命
167.坚持以( )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A.人民为中心
B.人民安全
C.人类和平
D.人民民主
168.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A.法治人民
B.依法治国
C.法治社会
D.社会主义法治
169.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A.话语权
B.领导权
C.决定权
D.主体地位
170.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深入基层。
A.深入群众
B.根据实际
C.深入推进
D.改善民生
171.我们确立和坚持( )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A.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哲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列宁主义
17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
A.城市
B.农村
C.民族地区
D.边疆地区
173.( )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A.国家发展
B.国家稳定
C.国家安全
D.国家文明
17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 )。
A.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对外开放交流
D.经济全球化
17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A.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平等交流、共同发展
D.和平发展
17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创立了(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7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 )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A.毛泽东思想
B.社会主义
C.改革开放
D.马克思主义
17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 )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两步走
B.三步走
C.四步走
D.五步走
17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 )是第一生产力、( )是第一资源、( )是第一动力。
A.教育、科技、人才
B.科技、教育、人才
C.科技、人才、创新
D.创新、教育、科技
18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 )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A.对外开放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保护主义
D.不结盟、不称霸、不扩张
181.十八大召开至今的十年时间里,我们坚持( )的理念,坚持(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182.(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A.全面依法行政
B.全面依规治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依法治国
18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 ) 。
A.人民
B.党
C.党员干部
D.青年
184.我们要完善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A.宪法
B.民法典
C.基本法
D.诉讼法
185.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 )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伟大建党精神
D.延安精神
186.(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巡视制度
18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是要( )。
A. 实现大团结大联合
B. 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188.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到( )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A.2029年
B.2035年
C.2045年
D.2050年
189.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A.高质量发展
B.国家安全
C.城乡融合发展
D.对外开放
(二)多选题(50题)。
190.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 )( )(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A.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B.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C.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91.十八大召开至今的十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包括( ) ( ) ( )。
A.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B.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92.中国人民的( ) 、( )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A.前进动力更加强大
B.奋斗精神更加昂扬
C.必胜信念更加坚定
193.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 ) ( ) ( )。
A.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
B.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
C.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194.中国式现代化( ) ( ) ( ) ( ) ( )。
A.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B.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C.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D.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E.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95.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 ),( )。
A.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 )、( )、 ( ) 、( )、 ( )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A.产业
B.人才
C.文化
D.生态
E.组织
19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必须坚持( ) 、( )、 (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A.人才是第一资源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创新是第一动力
198.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 )、 ( )、 ( )、 ( ),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19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 ) 、( )、 ( ) 、( )。
A.增强忧患意识
B.坚持底线思维
C.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D.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200.我们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 ) 、( ) 、( ),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A.基本政治制度
B.根本政治制度
C.重要政治制度
扫描或长按图中二维码开始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