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87题,其中:单选题15题、多选题72题)
(二)多选题(72题)
121.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 ),( ),( ),不出现大的起落。
A.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
B.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
C.经济发展比较平稳
122.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 ),( ),( )。
A.产业体系比较完整
B.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
C.产品和服务质量高
123.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 ),( ),( )。
A.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
B.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
C.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24.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 ),( )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A.确定发展思路
B.制定经济政策
C.实施宏观调控
125.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和( )之间的矛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126.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 )、( )、( )、( )、( )的发展。
A.更高质量
B.更有效率
C.更加公平
D.更可持续
E.更为安全
127.(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 )为主体、(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发展
B.国内大循环
C.国内国际双循环
128.( )、( )、( ),农业强国建设是重要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A.扩内需
B.稳增长
C.促发展
129.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 )、( )、( ),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30.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 ),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A.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B.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C.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131.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 )、( )、( )、( )、( )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A.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B.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C.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D.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E.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132.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 ),也包括( )。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A.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
B.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
133.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的( )、( )、( )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A.资源禀赋
B.产业基础
C.科研条件
134.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完善( )、( )、( )、( )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A.产权保护
B.市场准入
C.公平竞争
D.社会信用
135.要深化( )、( )、( )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A.科技体制
B.教育体制
C.人才体制
136.要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持续建设( )、( )、( )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A.市场化
B.法治化
C.国际化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106题,其中:单选题56题、多选题50题)
(一)单选题(56题)。
13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客观、公平、公正
B.完整、准确、全面
C.全面、客观、深入
D.坚定不移、不折不扣
13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 )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A.高质量发展
B.高速发展
C.全面发展
D.均衡发展
13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 )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经济发展。
A.国有、私有
B.公有制、非公有制
C.集体、民间
D.公有制、民间
14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A.数字经济
B.新业态
C.虚拟经济
D.实体经济
14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B.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142.党的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A.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小康社会
D.法治中国
14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新的飞跃。
A.中国化历史性
B.中国化时代化
C.时代化历史性
D.时代化现代化
14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 )。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4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4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 )人民民主。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全过程
D.整体
14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深入贯彻( )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A.人民至上
B.以人民为中心
C.以发展为中心
D.深化改革
14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 )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A.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B.绿色生态环保
C.绿色健康发展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5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全面推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A.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对外开放战略
15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 )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A.自我革新
B.从严治党
C.党要管党
D.自我革命
152.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A.中国发展史
B.中华民族发展史
C.经济建设史
D.经济发展史
15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A.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B.中国智慧、中国方略、中国样本
C.中国策略、中国规划、中国范本
D.中国蓝图、中国模板、中国道路
154.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 ),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A.马列主义行
B.共产主义行
C.社会主义好
D.马克思主义行
15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 )。
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56.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改革创新
B.顽强拼搏的斗志
C.中国式现代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7.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 )。
A.中国特色
B.中国理念
C.中国思路
D.中国方案
158.(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建设
159.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 )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A.德高望重
B.德才兼备
C.才干出众
D.专业过硬
160.(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人民至上
B.民主集中制
C.全过程人民民主
D.为人民服务
扫描或长按图中二维码开始答题